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消除歧视助力中国社会抗击艾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9:37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吴晶、朱玉)6年前,旅居美国的导演李曼读到消费者因惧怕艾滋病而不敢买河南西瓜的消息,萌生了要拍摄一部纪录片的念头。1日,这部片子在“世界艾滋病日”当天在中国公映,片中的艾滋孤儿在养父母家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在制作片子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令人欣慰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消除歧视才能更好地抗击艾滋。”李曼说。

  “我们并不只在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才关注艾滋病这个话题。”辉瑞制药中国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专门制定了有关艾滋病的非歧视政策,规定艾滋病如同其他疾病一样,属于员工的个人隐私并受到福利政策的全面保障。

  类似的理念正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行。“全球企业抗击艾滋病联合会”中国首席代表萧杰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对艾滋病能采取如此坚决的行动,中国政府开展了全民性的防治运动,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

  吉林省艾滋病研究专家杨海峰说:“如何使感染者走出地下状态,及时接受治疗并停止感染他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甚大。”

  艾滋病

病毒被确认于1982年传入中国。1985年,中国宣布第一例因艾滋病死亡的病例。曾有一段时间,中国民众由于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缺乏,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普遍存在漠视和歧视的心理,甚至有不少人谈“艾”色变。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中国代表雷若舟说:“不能推动社会公正的艾滋病应对措施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因为恐惧和耻辱会使艾滋病在暗中流行。”

  近年来,中国出台一系列关于艾滋病防控的政策法规,对艾滋病病人的隐私权以及艾滋病人接受治疗、工作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权利予以保障。中国领导人还专程看望艾滋病人,并与他们握手。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说:“中国领导人与艾滋病人的握手令人感动。此举既显示出中国政府抗击艾滋病的决心,也会打消公众普遍存在的疑虑和恐惧。”

  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房护士长福燕在过去十多年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民众对艾滋病的态度在悄悄改变。当年,他们收治的第一个艾滋病患者孤苦无依地走到生命终点;而今,不仅艾滋病人的家属不再遗弃病人,还有很多志愿者来这里帮忙。

  贝汉卫说:“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在整个国际社会仍然普遍存在,类似情况在中国正在逐渐得到改善,中国在抗击艾滋病的斗争中取得的快速进展令我印象深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