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泉痴”陈衍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1:54 大众网-齐鲁晚报

  陈老说起泉子如数家珍。仲爱梅摄

  从1996年开始,退休在家的陈衍涛拿起了手中的相机,开始了对泉水的寻访之旅。10年时间,2000多公里行程,200多个胶卷,一张张照片写满了陈老的艰辛和汗水,也真实记录了分布在济南市区、郊区400多处有名、无名的泉眼。由于爱泉迷泉,陈衍涛得到了一个很形象的绰号——“泉痴”。

  “要说历史上哪位名人对我们泉城做出的贡献最大,我觉得应该首推曾巩。虽说他不是咱济南人,可他却为咱济南人做了好几件实事……”说起泉水文化,74岁的陈衍涛老人可谓滔滔不绝:“江家池街的醴泉池子里,从前养着一条长近一米的大鲤鱼。韩复榘在山东做主席的时候,有一回儿他的夫人看到了这条大鲤鱼,就专门派人为它定做了一副大耳环,成了当地一景,当时有不少人就专门来江家池看鱼。在《名人与名泉的故事》里,我就写了这个‘一条戴耳环的鱼’的故事。”

  泉是儿时“伙伴”

  “泉是济南的魂,我从小在泉边长大,泉水里流淌着我的童年。”74岁的陈老如是说。寻找泉子,对他而言就像是在寻找童年时的亲密伙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开始时只是想把这些童年“玩伴”全都定格在照片上,留个念想,可照片出来了,端详着这些儿时“伙伴”,陈老却隐约觉得仿佛少了点什么。他想:济南不但是座泉城,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既然是“三名”,名士、名泉、名城肯定缺一不可,何不把名士、名泉相结合,真正凸显出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抱着这个念头,陈衍涛一边走街串巷寻泉拍泉,一边开始出入图书馆、档案馆,为了不放过一个与泉水有关的名人、典故,他还经常在废旧书摊上翻检与泉水、名人有关的点点滴滴,与老济南人聊天、谈心。在寻泉访泉拍泉的漫长岁月里,陈老记录了许许多多与泉水有关的传说和小故事:大舜掘出“舜泉”、曾巩改“瀑流泉”为“趵突泉”、刘邦一箭射出“拔箭泉”、曹操一屁股坐出“饮马泉”……2004年,在与泉水结缘长达八年之后,陈老将自己的心血结集制作成一本摄影画册——《名人与名泉的故事》。因为将泉城历史上的名人与名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但让人们了解了济南的名泉,更因此而增加了不少与名泉有关的知识和典故。

  写过了名人与名泉的故事,“泉痴”依然不满足,他还想为这些泉水再绘制一张完整的“泉地图”,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只要按图索骥就能找到泉城的大小名泉。为了这本“泉地图”,74岁的陈老又一次背起了相机。今年8月份,陈老将自己亲手绘制的“泉地图”《泉水之都——济南》献给了济南市第一届“泉水文化周”,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寄托着这个七旬“泉痴”对泉水文化的满腔热爱。

  道不尽的泉水情

  “我小的时候,泉城真的是‘江北水乡’,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并不是只有在诗里才能找到的场景。”回忆当年,陈老唏嘘不已。

  在对泉的寻访过程中,让陈老高兴的是,自己也遇到了不少同道,他们对泉水的热爱不亚于他:芙蓉街上普通居民小院里出产的“泉水豆浆”、80多岁老太太用泉水自制汽水、冰糕、泉镇西瓜……这些普通泉城人与泉水之间的亲密感情在陈老看来,故事虽小却真实生动,每一件事都能唤起泉城人对泉水的热爱之情。趵突泉复涌的时候,不少“老济南”激动不已,含泪奔走相告,在外人看来这也许有些矫情,但生在泉边长在泉边的人,却完全理解这种骨子里对泉水的热爱。

  “我要用我手中的笔和相机,把老济南人和泉水的感情写出来,让现在的年轻人都知道,泉城人对泉水的这份感情、这份挚爱已经成为泉水文化、泉城文化乃至泉城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74岁高龄的陈老再次热血沸腾了,现在他正忙着搜集、整理那些记忆中与泉水有关的百姓故事,希望能在明年再出一本有关泉城人与泉水亲密关系的画册,这一次,他要讲述泉城百姓对泉水的感情。

  愿君对泉多珍爱,世世代代闻泉声。借着《泉水之都——济南》中的序文,陈衍涛传达着自己的心愿。


本报记者 仲爱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