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家不落一个不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11:44 黑龙江日报

  曹国志 本报记者 杨衍伟

  “必保不出现一个家庭因贫困而吃不上饭;必保不出现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这是2000年起,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向全区职工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应保尽保不让一个家庭流泪

  大兴安岭地处高寒地区,条件艰苦,农作物生长期短。如何保证让每一户贫困家庭都吃上饭?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在总结加格达奇区白桦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前5年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经过市场实测和入户调查,确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年800元。今年他们又将标准提高到1000元,高于全省317元。

  早已在城镇销声匿迹的“粮本”,如今又在大兴安岭地区农村派上了用场:低于保障线的农民,凭本就可以领取到大米、白面。据统计,5年来,全区共为13173人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87.5万元。

  同时,大兴安岭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断健全,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地级统筹,医疗等保险实现了县级统筹。残疾人的生活和医疗是一大难题,地区建立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请外地专家到大兴安岭为残疾人免费或半费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为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为脑瘫残疾人做脑瘫术前筛查,为聋儿免费佩带助听器。全区3100名残疾人已全部纳入低保。

  到今年10月末,全区城镇低保人数达到3.49万人;1999年至今年10月,累计发放低保金1.05亿元,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8.51万人。

  阳光助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大兴安岭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职工收入微薄,孩子上学艰难。

  2000年,刚任大兴安岭行署专员的王忠林,深入呼玛一中调查,困难学生的家境和学习精神深深触动了他,当即掏出1200元,资助3个特困生。“这些孩子的父母,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对他们来说,孩子就是希望。如果我们不把孩子教育好,怎么对得起他们?”一句贴心窝的话,让“老林业”们潸然泪下。

  “凡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城镇人均月收入低于117元和家庭遇突发事件的住宿学生,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关于对中小学住宿特困生补助的意见》迅速发往各地。当年,276.4万元补助金发放到1.4万名中、小学住宿特困生手中。

  2001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对全区初中、小学住宿学生进行补助的通知》:“每人每月补助50元”。当年全区投入134.6万元,补助2992人。12月,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在加格达奇区白桦乡召开了“两个必保”现场会,明确提出各地要把救助特困生当成一把手工程。

  据介绍,从2001年12月至今,全区累计救助贫困学生125671人次,救助金额2285.4万元,从而使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出现一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学生,中小学流失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