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隔代溺爱”成孩子父母心病(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4:06 重庆晚报

  

“隔代溺爱”成孩子父母心病(图文)

  “隔代溺爱”成为都市父母心病,专家建议两代人共同为孩子将来着想

  当10岁孩子不为浪费粮食而羞耻,反而理直气壮地说“爷爷就爱吃我的剩饭”时,家住渝中区的段先生被气得晕头转向,但当他准备“教育”儿子时,却遭到自己父亲的强烈
反对,为袒护爱孙,老人不惜以“离家出走”相威胁……

  这种典型的“隔代溺爱现象”,如今已成为家长最头痛的问题。“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家长永远的牵挂。”在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咨询统计中,市民对子女成长危机的苦恼,仅次于婚恋情感,列第二位。

  段先生和妻儿、父母住在一起,孩子读三年级,学校离家不远。他的父亲每天都要去接送,还帮忙背包。当他教育儿子要独立自强时,爷爷却说担心途中意外,非送不可。

  段先生告诉心理治疗师,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竟看见儿子把剩饭菜赶给爷爷吃。他立即喝斥,儿子却满不在乎地说:“爷爷就爱吃我的剩饭,平时我没吃完的,都是爷爷吃的……爷爷还说他是‘饭桶’,剩下的都归他收拾!”

  痛心疾首的段先生怒从心起,一巴掌扇得儿子大哭,老人出面打圆场:“娃儿小,不懂事。”段先生责怪父亲“惯坏了孩子”却激怒了老人:“我帮你带娃儿还做了?你嫌我,我走就是!”担心事情闹大,段先生被迫“服软”。他说:“我总不能对父亲不敬吧,但看着儿子被溺爱和纵容,我真担心他被宠坏,心里郁闷得很!”

  心理治疗师杨发辉说,“隔代亲”是一种普遍的家族现象,隔代教育也因时代差异、教育观念、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出现种种矛盾。杨指出,如今孩子都是“独苗”,家庭成员的关心都集中在他身上很正常。他建议,段先生不要着急,因为孩子容易对暴力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段不妨一方面“背”着父辈,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另一方面多做父辈的思想工作,多强调两代人对后代“爱”的一致性,共同为子女的成长和将来着想。

  相关新闻

  游戏测试折射受宠孩子心态

  在接待因“父辈溺爱”而担心“孩子成长”的6个心理危机家庭时,心理治疗师杨发辉做过同一个心理投射游戏测试。他认为,测试折射出当前孩子们的一些不良心态,须及时教育纠正。

  游戏测试是在一个“动物王国”里,有狮子、水牛、绵羊、猴子等动物,其中“狮子王”有权利号令其他动物。杨发辉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意愿,把自己和爸爸妈妈、婆婆爷爷、老师同学,都安排在“动物王国”里,各自担任一种动物角色。

  测试结果显示,水牛、绵羊等听话的动物,多被孩子安排给了婆婆爷爷,更一致的是——6个孩子都把狮子王留给了自己。

  杨发辉说,这个测试包括了忠诚、善良等美德和聪明、自由等个性特征,但“受溺爱孩子”想得更多的却是:别人听他的话,为他服务。如不及时正确的引导教育,有此心态的孩子日后往往自私狭隘、自大而脆弱。

  他建议,家长切忌给孩子的不良心理暗示,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行为,“心肝宝贝小祖宗”的语言等,做游戏时小孩骑着大人到处爬等都应尽力避免。

  记者朱昕勤/文郭娟/图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