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农民看病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7:01 扬子晚报

  合作医疗成为农民看病"救星"

  家住高淳县东坝镇东风村的村民吕兰芳,原本有着幸福的三口之家。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吕兰芳不幸患上了重症型肺结核,当地县医院不能治疗,转到南京胸科医院住了32天。结核治愈后不久又患上了肝炎,生命垂危,被再次转到南京解放军第81医院抢救了70多天。两次大病前后共花费了11.25万多元。

  这对于靠丈夫做木工、女儿上高中的吕兰芳一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然而万幸的是,吕兰芳一家都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出院后,镇合作医疗办公室按最高标准给报销了2万元,今年下半年根据县卫生局出台的新规定,合作医疗办公室又给她二次补助了2万元钱。吕兰芳成为该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最大的受益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吕兰芳高兴地对记者说:“要不是参加了合作医疗,这4万块钱的债,我哪辈子能还得起哟!”

  据高淳县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有28.3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8%以上,其中有1.07万人是残疾、五保、特困家庭,由市、县财政出资参加合作医疗。刚开始一二年许多农民不了解合作医疗的好处,还不太愿意参加,现在是大家都争着参加。尤其是从今年起,卫生局决定对大病农民实行二次补偿,有效地防止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非常受农民欢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缓解农民看病贵的救星,绝不是高淳县才有的现象。实际上,我省所有县(市、区)都推行了合作医疗,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位列全国第一。这一制度给广大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农民健康工程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省卫生厅基妇处处长夏迎秋告诉记者,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最近两三年在我省正逐步得到缓解。

  从2003年开始,全省各地开始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对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逐步增加。以省级财政为例,去年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为3亿多元,今年是7亿多元,两年拿出10个亿。省里对参合农民的人均补贴分别从10元、15元提升到30元。与此同时,投入专项经费改善农村基本医疗设备,困难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补助20到30万元,近两年投入经费总数近2亿元。此外,省里还设立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拨出专项经费对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培训。上述项目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被纳入农民健康工程,今年被列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省政府为农民办的新5件实事之一,受到重点关注。

  农民对合作医疗还盼望什么

  记者也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地方由于资金未及时到位、管理不善等原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并非人人都说好。“平时有个感冒发烧的,自己花百八十块钱,然后得找村医生开单子,再到镇卫生院找院长签字,有时去几趟也找不着个人,最后办成了也就报销一二十块钱。反正挺麻烦的。”家住六合区瓜埠镇的农民杨某向记者抱怨说。还有位农民告诉记者,她上个月因咳嗽厉害,挂“头孢”花了160多块钱,最后只报销了5块钱,“所以周围许多邻居平时生病花个几十块钱根本就不去报销。”

  还有农民反映说,列入报销范围都是些最廉价的药品,稍贵一点就得自己掏腰包。一位患高血压的农民告诉记者说,他常年要服降压片,一瓶降压片也就2到3块钱,如果去报销也只省几毛钱,为这几毛钱去费这个事有点不大值得。个别地方,农民虽然交了钱,但报销多少完全由镇(乡)卫生院的医生说了算,关系好的就多报点,关系一般的就报得少点。家住南京市六合区葛塘镇的农民童某去年烧伤后花了4.1万元,最后报销只拿到了2000元钱,只相当于报销了总医疗费的5%。这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农村"医生短缺"问题待解决

  经广泛调查,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村、尤其是苏北农村医生短缺的问题很突出,如不着力解决,不利于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据了解,全省每年有1万多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真正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寥寥无几,只有苏南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吸引了一点毕业生。苏北有个县,20多个乡镇卫生院中,本科毕业生不到1%,大专生占12%多一点,中专生占了4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乡镇卫生院没有像样的医生,农民生了重一点的病都得往城里跑,无疑会增加看病开支。

  农村医生短缺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卫生正常的投入渠道被取消,对乡镇卫生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各县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几乎没有补助,加上不少乡镇卫生院设施简陋、业务清淡,造成医务人员收入很低,有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年平均工资收入仅七八千元,只有当地小学教师收入的一半。这样的工资水平,不但不能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已拥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也大量流失。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卫技人才短缺的问题。加大对农村适宜医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可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办法,解决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机构“扎根”的问题;实施优惠政策,如在医疗、养老、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医科类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切实提高乡镇卫技人员的待遇,留住现有的骨干人才。

  困难家庭"看不起病"需重视

  记者11月30日采访响水县陈家港镇下辛村卫生室医生陈兵时,这位跟农民患者打了30年交道、对农村看病情况了如指掌的资深村医,脱口而出:“对于贫困地区的困难家庭来说,‘看病难’主要还是个钱的问题,看不起病的问题目前仍比较突出。”

  这位村医告诉记者,现在农民虽然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靠山”,但是生大病报销药费的比例一般都在45%,也就是说一多半医药费农民需要自掏腰包。有些农民、尤其是本来就贫困的农民,由于家里比较穷,生了大病后住不起院,报销45%的药费待遇也享受不起来。以下辛村为例,2005年,村上有两个病人都生了淋巴癌,有位姓凌的病人家庭情况好一些,及时住院手术,花了1.5万元,报销了4000元,病人现在正常生活。另一位姓陈的病人,因为家里比较穷,检查确诊为淋巴癌后,没有钱住院治疗,当年即去世。在农村,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

  这位村医认为,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农民“看病难”起了重要作用,但需要完善。一是适当提高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的比例,或采取适当救助措施,让那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生了大病也能及时得到治疗。二是门诊费用特别是数额较大的门诊费用适当予以报销。有些病人虽然没有住院,但一年累计花费的门诊费用相当可观,如去年村里有两三户人家,孩子生肺炎,只在门诊挂水吃药,而没有住院治疗,由于病情反复,前后花了近万元,可因为不是住院,结果一点不能报销。“像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考虑报销部分费用呢?否则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影响。”

  农村卫生投入能否走出新路

  说到底,目前困扰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是经济投入问题。但是,如果光靠卫生部门的投入,即使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也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有没有办法整合其他资源、共同投入到农村卫生事业上?吴江市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吴江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做法与别地一样,但其一个独特的做法是把供销社“拉”了进来——该市采用供销社、卫生局和行政村共建的方式,建立了一家家“为农综合服务社”,这种服务社的一大亮点是包括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记者了解到,该市在筹建为农综合服务社之初,就考虑到了群众普遍关注的医疗问题,并将农村医疗站的位置作为选择服务社地址的一个重要依据。到目前为止,吴江市为农综合服务社的总量已达50家,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到180个自然村,其中有33家服务社建立了档次较高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70%是按照省卫生厅的标准来建设的,有的卫生服务站投入很大、功能齐全,不仅设施相当于原来的乡镇卫生机构,还吸引了科班出身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投身到农村卫生事业上来。农民们普遍反映,在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不仅方便,而且便宜。

  吴江市把供销社“拉”到农村卫生事业中的做法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这里姑且不论。该市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解决农民看病问题,光靠卫生部门的投入是不够的,如果能利用其他力量共同投身于这一事业,那么,或许就能走出一条新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