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用创新思维提升引导水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0:06 大河网 | |||||||||
作客清华,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研讨 朱夏炎在清华大学讲课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 授课现场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侯丽军 大河网讯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在清华大学讲课时提出,用创新思维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在这场报纸与网络谁死谁活的讨论中,我的结论是: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河
作为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批经营管理人才,朱夏炎在党报从事新闻工作已有26年,其间获得过“范长江新闻奖荣誉奖”,并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对党报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深刻的认识。 朱夏炎认为,衡量一个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强与弱,水平的高与低,主要标志有四条:导向正确,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而只有创新思维,才能切实落实面向读者、面向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 所谓创新思维,就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创新,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个目标,真正把“人”放在新闻工作的第一位。 讲座中的最“亮”的“亮点”,是用创新思维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方式,互动发展,实现双赢。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冲击下,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每一个报人都感受到了危机感。但是,这并不是说报纸就必须关门大吉,只有死路一条。我的理解是:网络和报纸同是传播的媒介,虽然传播方式不同,但是,从传播的功能和内容上看,有着很多的统一性。” 朱夏炎说,“将来的报纸肯定要以网络的‘壳’来体现,以互联网为载体办报,这是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报纸要未雨绸缪,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报网结合、报机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 河南日报开全国党报先河,每周用两个版办“焦点网谈”,把互联网上讨论的热点问题,加上编辑的分析和引导,在报纸上刊发。 对此,很多专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个做法“主动扩大了党的舆论阵地,提高了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河南日报还尝试了报纸与手机的互动。2006年5月15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移动公司联手推出“河南手机报”,从而创造了新的盈利模式。目前,河南手机报用户已突破百万。 “随着手机报、3G、IPV6、电子报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媒体的优势和影响越来越明显,为此,传统的办报理念必须更新,即报纸不仅是新闻纸,更是思想纸和观点纸。这样,一个是高新技术的‘外壳’,一个是权威高端的内容,使网络与报纸相互承载,共赢发展。” 朱夏炎总编辑的演讲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学生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许多听讲者认为:作为长期从事编采和经营的新闻工作者,朱夏炎演讲中所蕴含的思想无疑对清华学子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他的探索使学生们认识到:创新是新闻事业不断取得发展和突破的不竭动力。(文/侯丽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