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夯实城市和谐的经济基石 记武汉工业第三次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0:14 汉网

  汉网消息记者王南方冯欣楠实习生孙璐

  【编者按】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近5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许多历史性突破,开创了现代
化建设的新局面。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率先崛起中的武汉——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专栏,陆续刊发系列专题报道,回顾这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与读者分享奋斗与收获的体验,再鼓干劲,再创佳绩,奋力实现新的更高目标。

  临近岁末,武汉工业捷报频传:

  中国制造业500强前十强,武汉企业占两席。东风排名第四,武钢位列第十。

  80万吨乙烯工程迎来项目环评,武汉化工新城的这个龙头呼之欲出。

  神龙公司重回中国汽车企业销售前十。全年,可望首次实现20万辆产销。

  武烟两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双驰名”增强中国烟草工业品牌。

  这5年,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武汉支柱工业壮大,陆续入局新一代“国字号”,优势产业提升整体实力,中小企业向园区群聚。

  学者认为:武汉工业处于第三个最好历史时期。

  上世纪初,张之洞主持湖北新政,上钢铁联合体,建汉阳兵工厂,设麻丝六局,开启江城工业先河。

  建国后“一五”、“二五”,武汉承接一批共和国大项目,成为国家工业基地。

  近几年,顺应民意——市委、市政府调整经济发展方略,先进制造业重回发展首位,奠定了和谐武汉的经济基石。

  五年间,武汉工业完成很多大事。

  光电子、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光谷推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科教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催生新工业。

  今年,武钢“双高”产品达到前所未有的80%%比重,结构优化不惧市场狂飙,销售、利润双双创新高。

  近年,东风系3大总部到汉,全国5家汽车生产企业聚集,东风电动车规模扩张与研发并重,一批研究中心落户武汉。“十一五”末武汉年产汽车可达80万辆。

  武重、华中数控,核心部件制造能力快速攀升。船舶制造,万吨级以上高附加值船舶出口欧洲。中冶南方等一批冶金设备制造商,改制后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大型钢铁冶炼设备国产化。中铁重工、武桥重工,涉足桥梁设备制造,发展强劲。

  历经过去20多年风雨,崛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武汉传统工业的精华,技术改造,装备更新,获得新生。

  专家认为,近年,新老工业更迭基本完成,新工业体系基本合成,武汉重新成为中国制造雄师。

  工业区域分布发生巨大变化。古田,老的工业带,出产过新中国第一辆整装汽车、第一台柴油机,武汉的第一根火柴、第一块肥皂,聚集众多化工企业。根据规划部署,化工厂陆续外迁。新兴中小企业进入园区。汉水北岸,竖起座座高楼。将来,楼盘连片,这里会是空气清新的滨水花园小区。

  长江、汉水沿线,原来布局纺织、钢铁加工厂,现在已成中心城区。近年,纺织基地外迁阳逻、蔡甸,钢铁厂将陆续搬到阳逻开发区。此举,还汉阳山水明净,建市民绿地游园。

  武重所在的中北路、珞喻路至关山一线,不少企业外迁改造,二次创业,腾出中心区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武东、古田和武重地带构成的武汉老工业“铁三角”,悄然转向新工业“铁三角”——青山加阳逻的东部重工业走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市经委有个统计,全市工业总产值,32%%集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6%%在青山阳逻,20%%在东湖开发区。“新三角”,聚集武汉工业八成功力。未来,这些地区新建项目发力,贡献会更大。

  我市出台各种措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以硚口汉正都市工业园为代表,全市市级都市工业区发展快速,区级工业日益强大。

  来自市中小企业局的调查,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1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

  武汉工业,显示内引外拓双重魅力:

  东风、东风有限、三江航天、长征火箭、江钻股份、葛洲坝……陆续将总部迁来武汉,武昌、汉口渐显总部经济特征。

  武汉纺织服装业,基地扩展到仙桃、孝感等地。

  武汉工业企业,开始涉足国际经济舞台。武钢澳洲买矿山,华工科技澳洲购工厂,科诺非洲建工厂。

  数据显示,制造业年营业收入在100亿元的企业,已经由2002年的1家,增加到2005年的6家。产值过百亿的产业,由那时的3个,成长为现在的6个。

  武汉工业增加值增幅,4年来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今年预计可排第四五位。

  武汉工业重振辉煌,经历一段不寻常历程:

  1984年,武汉工业总产值排全国第四。是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改革开放深入,受市场冲击,武汉工业遇到困难,锋芒让位沿海。

  在10多年工业调整期间,究竟是优先发展工业,还是商业,曾经有过不同意见。

  2002年2月,市第10次党代会决议指出,武汉经济建设重点做两件事: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制造业”摆在前面。

  当年,市委、市政府调研数月,思路更加坚定:武汉工业化尚未完成,必须完成,制造业是强市之基——工业开辟大部分财源,提供百万人就业,拉动一三产业发展,现在、未来都是国民经济基础。

  武汉与沿海先进城市的差距,首先在工业。武汉赶超先进的底气——优秀文化传统与巨大历史存量,同样来自工业。武汉要率先在中部崛起,工业角色不可替代。

  2003年,市委、市政府亮出振兴“武汉制造”口号。一改过去从某个侧面、某个领域,实现工业突破的思维,系统研究,科学规划,要求整体突破,担负起重铸武汉工业、重振武汉工业的历史使命。

  这5年,我市扎实推进工业发展,大项目进驻最多,新力量崛起最快,普通群众从中获得实惠最多。许多历史性的突破,为武汉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幅首次达到两位数。

  “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不失时机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写入“十一五”规划的纲领,让武汉人有理由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