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访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阿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1:45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南京建设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等“五个中心”的战略重点,确立了南京要不断向国际性城市迈进的战略取向。“要让南京迈进国际,走向世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国门卫士,检验检疫部门的责任尤为重大。外事无小事,我们既要守好国门,为南京人民把好关,更要与全市企业牵起手,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采访,从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阿义的一席开场白开始。

  提高效能促进快进快出

  记者:围绕南京的战略重点,检验检疫部门将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曹阿义:作为涉外经济的执法部门,检验检疫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市外贸经济的发展进程。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局从提高检验检疫效能入手,在检测人员素质、检验检疫水平、检测科技含量以及办事效率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速”。

  按照“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要求,我们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一条龙”的通关服务,快速检验、快速验放。对于大型进出口项目,我们还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实行对口服务,让进出口货物快进快出。今年,南京汽轮电机厂承接了一笔9亿元的进口业务,我们对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办公,并积极向江苏局和国家质检总局汇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

  目前,南京的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高,这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改革业务流程,简化手续,切实提高检验监管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通过采用电子数据监管、视频监管、GPS监管等先进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全过程的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着力提高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人员的通关放行速度。

  提高检验效能,人员素质也是关键要素之一。除了采取加强“窗口形象建设”、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开展“勤政廉政教育”等措施外,我们还用制度和程序限制检验检疫人员的“自主裁量权”,同时强化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素质过硬的国门卫士队伍。

  规范管理促进农产品出口

  记者:国际上对农产品、食品的标准非常严格,而南京的特色农产品能够顺利地从乡野田间打入国际市场,检验检疫部门的服务和监管也至关重要。请问,在支持南京农产品出口方面,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哪些?

  曹阿义:农产品的出口瓶颈较多,一家的产品不合格可能会影响到一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所以不能有半点马虎。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扶持南京特色农副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我们坚持从源头把好安全质量卫生关,积极帮助高淳、溧水等当地农民建立种植、养殖基地,进行科学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将检验检疫工作延伸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集团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溧水的黑莓种植户较为散乱,管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协助地方成立黑莓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来加强黑莓的种植管理,今年溧水黑莓通过了江苏检验检疫局的出口农产品基地备案。对于固城湖的螃蟹养殖,从饲料的使用、水域的管理到台账的记录等,我们都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努力为南京的出口农产品建立良好的国际声誉。

  检企牵手做企业发展引路人

  记者:身为执法部门,法制的刚性与协调检企关系两者同等重要。在检验检疫工作中,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是如何妥善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构建和谐检企关系的呢?

  曹阿义:为了让企业懂法、守法,我们专门成立了政策法规“宣贯小组”,送法上门。今年,我们已在全市有关地方和部门举办了十多期培训班,通过这种新形式的“政务公开”,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检企牵手”活动的覆盖面,利用检验检疫人才、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优势,帮助和扶持企业解决在技术标准、质量体系、验放通关等方面的问题,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攻克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外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去年,我们帮助“舜天西服”取得了“出口免验”证书,今年又帮助金城集团申报出口免验。出口免验,不仅节省费用,提高效率,还大大提升了产品信誉。南京日报记者杨欣本报见习记者谭兰飞(编辑晨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