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锄头“住”进地下室 农民换鞋乘电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5:25 浙江日报

  本报义乌12月4日电(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通讯员 王春平) 冬季的傍晚5点,天开始黑了,义乌市佛堂镇楼村村12层高的“楼村大厦”里,已经饭菜飘香。村民鲍文云背着锄头、簸箕结束了一天的田间劳作,但他没乘电梯直接回家,而是往公寓的地下室走去。“这粘着泥巴的锄头,拿回家该多脏呀。这地下室就是为放农具设计的。”鲍文云对我们说。在地下室里,我们看到锄头、簸箕、喷雾器等一些农具整齐地摆放着。鲍文云放下农具,取出一双干净的皮鞋,换下了脚上粘满泥巴的鞋子。

  楼村村离

义乌城区有2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全村218户农民,有一半是蔬菜种植大户。这几年来,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但村里的土地也越来越少,已连续8年未审批过宅基地了,村民们对此颇有微词。

  为解决经济发展与村民建房用地之间的矛盾,村两委经村民同意后,决定改变传统建房习惯,进行高层农舍楼的建设。村党支部书记盛秀宝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按老法建房,40户农户,每户120平方米,需耗地4800平方米,而12层高的农舍楼占地面积仅400多平方米。农民搬入高楼后,老房子拆除又可腾出4000多平方米土地,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账一算,规划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新公寓有了,可是锄头、簸箕这些农具放哪儿呢?村民们议论纷纷。村民盛秀鑫说:“这可是我们农民吃饭的家伙,我看就直接拿到楼上去吧。”何玲英等许多住户不同意:“这么漂亮的公寓楼盖起来,粘满泥巴的锄头、簸箕还带进新房,公寓楼还不跟老房子一个样啦!”大家争论不休。最后,盛秀宝拍了板:“应该把人居环境与农具储藏室分开。”经过多次协商,村民从城市建设地下车库中得到启发,决定设计建设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分配给农民当储藏室,放农具等杂物。

  设计图纸在村里公布没几天,新问题又冒出来了。“有车一族”找到村两委,要求为公寓居民建车库。“以前农民造房子是一家一户的事,现在是40户人家的事。他们有意见,我们就得仔细听,认真做。”盛秀宝说。为此,村两委再次修改设计图纸,又在公寓楼的前方设计了20个车库。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大家的提议下,高层公寓经过反复修改设计,又设计了带棋牌室、

乒乓球室的村活动室;室外还设计了灯光篮球场、健身园等。公寓于去年6月动工,今年8月完工交房。

  经过两个多月的

装修,已有不少农民搬进了按城里人居住风格装修的新公寓。73岁的五保户盛廷品被特意安排住在一楼。在他家,我们感觉到了城市居民的味道:独立洗手间、厨房,崭新的窗帘,家里还放了好几只垃圾筒!老盛说,按照卫生条例,乱扔乱丢垃圾被发现,是要在小区黑板上张榜公布的,没人愿意上黑板“丢人”。

  住进公寓楼后,村民们一改以往晚饭后要么坐在家里看电视,要么扎堆聊天的习惯,都喜欢到活动室里做运动找乐子。在电梯口,我们碰到一些吃完晚饭到活动室打乒乓的村民,大多数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垃圾袋。一位何姓妇女说:“住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楼,也要跟城里人一样讲究卫生。垃圾装好放到楼下的垃圾筒里,以后苍蝇、蚊子都会少很多。”

  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制度。盛秀宝告诉我们,为了搞好高层公寓的管理,村里还专门制订了《物业管理方法》,成立了由热心居民和村干部组成的楼村大厦物业管理小组,对公寓里的卫生、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管理,真正让大家住得安心、舒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