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治“慈善一日捐”冷热两重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6:01 山西日报

  

长治“慈善一日捐”冷热两重天(图)

  本报讯 一边是踊跃捐款的干部群众,一边是屈指可数的企业;一边是落落大方的外资企业,一边是束手束脚的国内企业。不久前出现在长治市“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的场景着实令人尴尬。尽管主办方为这次捐赠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发动,但只有8家企业到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煤炭企业,到场的一家外企一次捐赠10万元,而国
内7家企业的捐款总额只有78627元,国内企业捐赠数额仅占个人捐款额的1/7。

  “慈善一日捐”是目前全国各地广为推行的一次慈善捐助活动。为了搞好这一活动,长治市政府办公厅早在今年5月就下发通知,并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宣传。然而,社会的回应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单位仍无动于衷,有的单位居然将上门宣传的志愿者拒之门外,一些企业对此更是表现出了莫大的冷漠。

  成立于2004年末的长治市慈善总会在去年就全面展开工作,但由于捐款数额有限,许多慈善活动难以开展。去年他们接收的78万元善款中,仅一项“慈善助孤”行动,就为统计到的孤儿发出312500元,加上医疗救助、扶老救助、助学支出等,善款余额所剩无几。今年,他们统计出全市孤儿1026个,但此一项救助,其所接收的善款即将用去大半。尤其是面对频繁的个人求救,工作人员深感难过又爱莫能助。一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我们的一些煤老板们不惜拿着大把大把的钞票去抢购

豪华车,进行豪华消费,却不肯为慈善事业献一点爱心,实在令人寒心。

  据悉,在长治市的这次捐赠活动中,企业只有天脊集团和中石油两家企业的捐款额超出了万元,最少的只有500元。工作人员不无遗憾地说,这也算不错了,起码还懂得自己的社会责任。

  (杨天闻)

  冷漠背后折射出社会责任的缺失

  我们不否认,追求利润最大化、遵章守法、致力于环保等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要责任,但这些绝不应是全部责任。当下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在获得商业利益的同时能够承担起那么一点点社会责任,为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献出一点点爱心。但事实是,在我省除少数企业家热心公益外,有数据显示,我省的慈善募捐不尽如人意。长治“慈善一日捐”冷漠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省一些企业及企业家们社会责任的缺失。

  山西省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社会各界捐献的300多万元善款中,多数是普通市民和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捐献的,少见我省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身影。而与此同时,时时见诸报端的,却是山西“富豪”结队去外省购

别墅、买名车的报道,此种现象令人寒心。当然,我们说这也不是山西独有的“风景”,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家统计局今年初的调查表明:中国45%的财富掌握在10%的富人手里,然而,在1000万家注册公司中,仅有1%的公司曾经捐助过慈善事业。而在美国,最富有的20%的美国人所捐赠的钱占了全部慈善款的2/3,这一“比例失调”难道不值得中国内地富豪反思和反省吗?

  “慈善一日捐”是目前全国各地广为推行的一次慈善捐助活动,是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单位在一年中捐出一日的利润或节约的一笔开支,一个公民一年中捐出一日的收入或节省的支出,捐赠给慈善事业。其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唤起社会各界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和支持,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关心、帮助困难群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关心他人、帮助弱者、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

  慈善事业发达与否,体现出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它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更需要企业家的热情支持,这是整个社会对企业家寄予的厚望。财富意味着责任,惟其承担了无穷的责任,才会获得无尽的尊敬。

  白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