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核心期刊成为高校教师学生的阵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7:04 瞭望东方周刊

  为了奖学金疯狂发文章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俞吾金给本刊记者讲了一个聪明人的故事:有个学生花很多钱到处发文章,到了学校评定奖学金的时候,因为他发表的文章数量多,就能顺利地评上奖学金。然后他就能用奖学金的钱来填补他所付给学术期刊的版面费。

  记者在调查的过程中,的确找到了一位这样做的同学。小奇很自豪地对本刊记者说,前几天他刚联系了一个核心期刊,已经发给他用稿通知了。在硕士阶段他已经花钱发了四篇文章。当问到他为什么要花钱发这么多文章时,他说:“当然是因为发文章多,可以评奖学金了。我算了一下,花钱买版面费发文章,就能评上奖学金,奖学金的钱基本上跟版面费差不多。虽然从中我没赚到钱,但是,我可以在我的简历上添上‘获得某某奖学金’和‘在某某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等光鲜的一笔。总体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本刊记者发现,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

复旦,高校对于奖学金的评定中都有一栏是要求学生填写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在哪个期刊上发表。如果是核心期刊分数就会比较高,数量越多分数越高。这个分数在奖学金的评分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因此,才会出现小奇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在奖学金的评定上,就是在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发表过多篇论文也同样会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研能力”。

  面对这种情况,俞吾金教授表示出了强烈的担忧,他说,实际上这些版面费最终还是由学校来承担了,是学校花钱买版面,养活了这些核心或非核心的学术期刊。

  为了职称疯狂发文章

  学生们为了毕业、求职而花钱发文章,教师和科研人员们则是为了更高的“目标”才疯狂追捧核心期刊的。

  目前,在全国众多高等院校里,以量化指标为核心的考评体系已经成为行政部门管理的重要方式和基础。这种考核与每一个教师的利益直接“挂钩”:对个人来说,直接涉及晋升职称、科研经费、申请科研项目;对学科来说,关系到申请学位点、申请项目经费等;对学校的各级领导,则意味着政绩和升迁的机会。而在这些量化的评价标准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少文章,出版过多少著作;获得多少以及哪些级别的学术奖项等是最为重要的几个指标。

  某高校规定,有资格申请教授职称需具备以下条件:独立撰写并出版一部15万字以上高水平学术专著或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

  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2、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一类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3、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二类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

  年底将至,新一轮的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等工作又将开始。“我最近正在帮我以前的同学和朋友代写论文,不仅要帮他们写,而且还要帮他们找地方发表。以前我也帮别人写过、发过,他们很多已经评上了副教授、教授。”杨教授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代写论文、抄袭剽窃、强占学生论文等现象近几年一直被媒体曝光,但在很多地方这样的做法并不为人所耻。华东理工大学的车博士说,他们发表的论文在写作者的时候经常要加上自己导师的名字。车博士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学生发表的文章,在老师评职称的时候,就完全可以算作他的科研成果。这就叫做‘利益共享’。我们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即便是导师对于我研究的课题没有多大帮助,也一定要署导师的名字。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一定要这样做,但是大家一直都这样延续着这个规矩。”

  他还说,如果导师是院士,或者长江学者的话,那把他的名字放在作者的第几位他肯定无所谓;但是如果导师名气还比较小,或者还在努力地评职称,那他就会比较看重这个排名顺序,也比较关注学生科研成果。

  无论是抄袭剽窃还是强占学生的科研成果,最终的一个环节都是要找个核心期刊来发表。杨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学校或者院系请一些权威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者说了算的编辑到学校作报告,以付邀请费和报告费的方式来拉拢核心期刊社的主编、编辑们。

  “前几天我们单位专门把《文学XX》的副主编请到学校作报告,因为我们古代文学要申请硕士点。给了他28000元的讲课费。有了这28000,他们杂志就答应给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发表论文数篇,以后学校申报硕士点、博士点的时候,这些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会大有用处的。”杨教授对本刊记者说。

  除此以外,杨教授还给记者讲了很多种拉拢核心期刊的常用和最新手段。方法一:高校作为期刊的赞助单位,比如一次赞助六万元,期刊就要为这所学校留出六篇文章的版面来;方法二:比较小的学校,某学院的院长们,

  他们有权力支配资金,为了申报学位点就帮着自己院系的老师发表文章。于是,打着科研出版经费的名目拨一些资金在某期刊上开个专栏,自己的老师一人发一篇,这个钱要比版面费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杂志社当然很乐意,而且这个办法非常隐蔽;方法三:学校出资金给杂志社让他们花钱邀请一些知名学者一起发两三篇文章,一起吹捧某校某系主任或者副主任,比如开个专栏叫“某某某文学评论专栏”,大家对于该主任的学术观点进行建设性、理论性地鼓吹,这样既推出了一个文学评论新人,又让学校名声大噪。《XX文坛》采用的就是此方法。杨教授所列的方法还只是冰山一角,他说为了发文章,小到教师个人,大到院系学校都绞尽脑汁,办法也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