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透视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轨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3:17 沈阳网-沈阳日报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局面,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使得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势头。梳理四大调控关键词,可以看出今年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和未来调控的走向。“项目清理”:遏制投资过快成重中之重

  今年年中,一路加速的中国经济出现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这其中的主
要推动因素,是投资增长过快。遏制投资过快增长,成为2006年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投资过快,主要原因在地方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各地普遍把“十一五”年均经济发展目标定在10%%以上,甚至达13%%,为此,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投资。同时,新开工项目在土地、环评等环节违规严重。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各地“亿元级”新开工项目的逐项清理工作8月初拉开大幕,限时一个月完成。凡是在产业政策、土地审批等方面存在任何问题的项目,都被要求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国务院常务会议严肃查处了违规建设的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并对自治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为确保投资调控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10月16日,发展改革委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组成6个督查组,对12个省区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依法进行督促检查。

  但是,当前投资冲动的体制性、机制性原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地方投资冲动依然强烈。10月底,全国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24.9万个,计划总投资19.4万亿元。在建项目规模偏大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投资增长的惯性很强。为此,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专家建议,投资调控仍须保持力度,不能轻易松动。“加息”:市场手段为经济降温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也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而且为投资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撑。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金融平稳运行和投资调控都至关重要。

  信贷的迅速膨胀,成为今年金融运行的一大突出问题。央行确定的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的目标,一季度就完成过半,前五月完成逾七成,前三季度达到2.76万亿元,银行资金追逐投资,投资与信贷出现“双高位”。

  从利率到存款准备金率再到定向票据,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组合运用这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信贷进行适时调控,采用市场手段为经济降温。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相当严重,商业银行在超过10万亿元的存贷差余额和提升资产收益的双重压力下,放贷愿望强烈。从10月份的信贷看,新增贷款仍主要流向投资领域。央行称,下阶段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同时注意加强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土地和房地产:强力闸门巩固调控成效

  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是很大,但对投资拉动意义重大,成为钢铁、水泥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源头性因素。而且,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承受了房地产业的市场和信用风险。因此,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房地产调控,对百姓而言是稳定房价、提高生活质量,在宏观经济层面,是有效防止关联行业投资过热、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国家在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发展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力度前所未有。

  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大量存在,土地“闸门”没能真正把住,成为投资增长过快的重要因素。发展改革委最新抽查显示,44.2%%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无土地批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数的近60%%。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8月31日的发出,新一轮土地调控措施正式出台,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以租代征”、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被严格禁止;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工业实际用地出让价格将提高40%%至60%%,房地产用地出让价基本持平。

  尽管多项调控措施密集出台,但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因复杂,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权威人士指出,下一步的当务之急是在政策执行力上“下功夫”,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节能降耗:宏观调控新的切入点

  “十一五”规划纲要对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首次提出,使得节能降耗成为今年经济工作新的一幕“重头戏”。节能降耗,不仅成为实现五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硬任务,也成为宏观调控新的切入点。

  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节约的政策措施。年中,《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出台,明确提出,将能耗指标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的重要考核内容;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

  为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从今年10月1日起,国家对差别电价政策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明确节能责任,国家把“十一五”节能降耗指标分解到各地,实行计划管理。为推进节约型汽车社会建设,11月3日,34个企业409个车型的油耗详细数据公布在发展改革委网站上。

  尽管新政策密集出台,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时能立刻转变的,高耗能产业仍在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依然过大。

  200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促进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将成明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专家指出,“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新华社记者陈二厚刘铮据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