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金融“生态”看济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4:29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周 芳

  在9月初举行的“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济南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金融十佳生态城市”,评选标准包括经济基础、法制因素、社会信用和政府公共服务、法制环境等要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犹如一个磁场,吸引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和更多的资金流涌向济南。

  区域金融中心渐行渐近

  兴旺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2001年,在济南市“两会”上,济南市民盟以党派提案的形式向市政府建议,要将济南建成区域金融中心。2002年,省政府明确提出,依托济南省会地位,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完善金融设施,将济南培育成区域金融中心。

  据统计,目前济南已有各类银行机构19家,营业网点超过1000个;保险公司达到29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达1600个以上;证券公司及营业部32家,期货公司5家,全市18家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110亿元。2006年上半年,我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832亿元和3604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上游水平。实现保费收入23.6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济南区域金融中心雏形已初步显现。

  “下一步济南将进一步提升泺源大街、经七路、经四路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同时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东部金融集聚区。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泺源大街、经七路传统金融商贸区为基础,东部金融商贸区为核心的功能互补的金融功能区,并逐步形成我市的金融产业集群。”市金融办胡培芝主任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金融发展蓝图。

  金融机构扎堆济南

  9月21日,海康人寿在济南开门纳客,这是今年以来在济南落户的第四家外资保险公司。一些银行保险公司也纷纷将“山东总部”悄悄从青岛搬到济南,比如,交通银行旗下的济南分行和青岛分行的位置就掉了个个儿,原来负责全省业务的青岛分行成了直辖行,而济南分行成为山东全省的管辖行;平安财险济南分公司也升格成为山东分公司;曾把进入山东市场的第一落脚点选在青岛的恒安标准人寿,也开始移师济南。

  众多金融机构为何纷纷在济南安家落户?一位搬迁至济南的保险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看重的是济南在全省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越来越美的城市环境和越来越好的投资环境。首先,济南是大区人民银行的所在地,是大区证监局、银监局和保监局的所在城市,是四大国有银行除中行外的省行所在地,是除广发行外的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省级管辖行的所在地。济南拥有省内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期货等各种金融机构,并聚集了大批的金融管理人才。其次,济南是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是具有强大经济实力作支撑的中心城市。去年,济南被国家环保局评为全国最安静的城市,而且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3位,这些无疑也是吸引金融机构纷至沓来的筹码。第三,济南是信息中心,是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大军区首脑机关驻地城市,是全国七大电网城市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的中心,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源,是一个大区域的信息腹地。这些条件是省内乃至一定区域内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

  采访中,市金融办主任胡培芝告诉记者,作为现代服务业龙头的金融业,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优势产业,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这些金融机构的到来为济南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了内驱动力。

  政府“有形之手”推动

  对于金融生态建设这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济南在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的同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市政府的有效引导,成为济南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金融发展涉及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具体领域,而相关政府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步调难免不一致。因此我市专门成立了金融办公室, 统筹规划和协调服务全市金融业发展。我市还不断优化金融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对新进驻的金融企业,其前期市场调研、办公场所推荐等环节,市金融办均提供周到细致服务。

  为加速济南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措施来支持金融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金融产业聚集,完善金融发展和创新环境,使济南成为最适合金融业发展的热土。

  围绕我市经济金融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市金融办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两年时间,给市政府提交的有关加快济南金融发展建议报告不下40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市金融办呈报的各类报告作出的批示就有6次之多。

  为保障经济和金融运行安全,我市制定了《济南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金融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机制。市金融办联合“一行三局”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了金融业统计分析体系和联席会议制度,邀请金融专家、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经济发展及金融形势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市金融办还编制了《济南市“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前不久已由市政府正式印发,这在我市“五年规划”编制史上尚属首次。为使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前来“扎堆”,市金融办主动“上门招商”,先后到香港、上海、青岛等地的外资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走访联络,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为搭建资金供需“零距离”交流平台,从2005年开始,我市每年组织一次银企项目对接会,搭起了政、银、企合作平台。在去年的对接会上,现场达成融资协议超过146亿元,落实资金近77亿元,大幅度缓解了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我市还组织驻济银行负责人参观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使驻济金融机构更多、更准确地了解、掌握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的总体情况,提高了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决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