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出一条有江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6:55 扬子晚报

  紧扣“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这一实践主流,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昨日,由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重点围绕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于更好地推进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走出一条有江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三化”战略是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农村发展道路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从农民要求最紧迫、受益最直接而目前又能做的实事做起,是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实际,贯彻中央两个趋向论断的重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仁在发言中说,“三化”战略既是对“三农”问题实质的准确把握,又是新农村建设路径的科学探索。汲取国外新村建设的经验,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力抓好江苏新农村建设的十大工程,我省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探索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农村发展道路。他认为,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程,这是“三农”发展新阶段,省委、省政府“三化”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之举和战略命题。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是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路径创新。一方面可以依托工业企业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农业发展可以为工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展新型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村企结对,实现工农要素相互渗透,把工业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互动中培育新型农民。

  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局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江苏新农村建设是“两个率先”的延续和拓展,是构建和谐江苏的具体体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江苏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与江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相配合的第一阶段,即2006-2010年,这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与全面推进阶段;与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2020年远景目标相适应的第二阶段,即2010-2020年,这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提高与逐步完善阶段。对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的课题组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了相关系列研究成果。

  该课题组研究认为,首先,紧紧围绕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和谐社会建设总目标,按照“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原则,全面协调推进江苏新农村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距。苏南在加速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重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苏中可实行跨越式双重推进,重在改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环境;苏北要规划先行,重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培训。其次,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长效机制。新增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向苏北倾斜,重点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社区环境改善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新增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三农”;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逐步形成江苏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第三,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出台优惠政策具体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培养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专业合作社优秀企业家和新型农民,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农民在组织化过程中受益。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途径。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60%左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只有通过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成功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实现农村的和谐,也才能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认为,要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充分认识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并且审时度势,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在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中,农村矛盾居于首要位置。要实现城乡稳定与和谐,就必须拓宽视野,跳出城市看城市,城市中的许多问题,根子在农村,农村稳则有助于城市稳,农村不稳,城市就很难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从而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同时,研究报告指出,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各方力量,广开财源,但各级财政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今后必须大幅度提高对“三农”投入的数量和比重,特别是要增加对新农村建设中一些专项资金的投入数量;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实事入手,切忌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必须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等。

  不同区域形成各具亮点、各有特点的新农村发展路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路径选择各不相同。

  无锡市委王立人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着力造就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方面的工作经验。他说,无锡近年来从培育现代农民的要求出发,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文化培训和就业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积极发展农村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造就农村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把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撑,这是淮安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淮安市政府朱毅民介绍说,政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者、经济支持者、政策引导者、秩序维护者。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明确发展重点,阐明产业布局和扶持重点,引导市场主体围绕既有规划发展生产;要发挥政府的秩序维护作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要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对产业化经营主体要到位落实扶持政策,构建畅通无阻的要素流动平台,努力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三资”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物质层面看,规划是个纲,综合实力是保障,土地是篇大文章;从精神层面来说,和谐是个魂,农民素质是根本,基层干部是领军人。丹阳市委李茂川在发言中说,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题中之意,也是根本性工作。在实践中,丹阳坚持“建物”与“建人”并举,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以新风尚展示新形象。帮助农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引导农民既“全面小康”更“身心健康”;促进农民既“仓廪实”更“知礼节”。

  作为中心城市郊区的南京浦口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选择了符合实际、卓有成效的模式和路径。浦口区委董伟说,新农村建设,城乡互动是关键。近年来,浦口区依托中心城市近郊优势,突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主线,不断加速城乡资源对接和功能互补。他们具体做法是坚持以工(商)哺农,企村共建,促进城乡携手;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新市区建设持续推进,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坚持生态建设,实现农业业态转型和城乡功能互补;以及推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构建惠农新体制,推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树立农村新风尚。沈萱礼李扬本版值班编辑章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