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新方案剑指资源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7:31 长江商报 | |||||||||
本报评论员 彭永斌 对于普通市民尤其是的士司机而言,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最新进展,可能并不意味着有比以往更多的令人兴奋的元素。据12月5日《东方早报》报道,酝酿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出台最新方案,中国的成品油价将不再依据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加权平均值,而是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
定价基准由国际成品油价格改为国际原油价格,这是新方案最显著的变化。不过,此举并不意外,早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曾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其中之一即为成品油价改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接轨。真正意外的是,此前业界猜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依然会参照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但结果却是这三地数据失宠,而布伦特等地的数据登上了舞台。 相比纽约,布伦特的数据要更平稳。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之后,价格的反应将从滞后定价过渡到实时定价,调整的频率必将加快。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相对平稳的布伦特数据作基准,可以有效避开国际炒家“恶意”掀起的短期市场投机行为,以免调整过快而让百姓无所适从。 更重要的是,联想当前全球原油以WTI(西德州中质油)和布伦特油为定价中心、不少国家将石油资源税与布伦特油价浮动绑定在一起的做法,以布伦特三地原油价格平均值为定价基准的新方案,似乎昭示着一场围绕资源税进行的改革已经悄然启动。 事实上,资源税的改革已不容忽视。按照入世的有关协议,继去年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后,今年12月11日我国将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进口成品油对国内的炼油企业将形成直接冲击,进而影响到成品油零售价格。这一方面要求当前油价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又表明实现全面的市场化竞争并不太遥远。而依照一些国家放开石油市场的经验,也是先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再建立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联动机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全面市场化。所以,目前国内的石油市场,可以说正处在完全市场化的前夜。 从一些石油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的实践来看,以税收为主的间接调控,即资源税不但是最重要的调控方法,而且采取与布伦特原油价格挂钩的浮动税制,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本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 但从当前我国资源税征收的现状看,我国对石油企业每吨征收14至30元人民币的资源税,在美国,每吨征税超过130美元。由于资源税过低,本应属于全民并为全民利益服务的矿产资源,成了少数企业获得暴利的“私产”,并最终随海外上市而成为不少外国投资者的利润分红。同时,固定的税率,在国际油价提升时,价格带来的收益也不能相应使政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在市场化的前夜,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资源税改革不仅必要,而且不仅仅关乎税率提高,还关乎固定税率改浮动税率的问题。新定价机制方案按照“国际惯例”选择布伦特原油价格作为基准,似乎透露出了一些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