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4年,一体化到核心增长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7:56 潇湘晨报

  

24年,一体化到核心增长极

  

24年,一体化到核心增长极

  南二环线高架桥。合纵连横,路路相通,新城市群蓝图渐渐形成。 图/记者黎金龙

  今年5月1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响亮提出:“长株潭值得大做文章,要把长株潭打造成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

  “很急啊!今年我78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长株潭一体化有更多的成果。我不但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提出者,还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实际推动者!”昨日,至今还担任着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湖南省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张萍深有感慨地说。

  本版撰文/“聚焦长株潭”报道组

  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案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年仅21岁的河北人张萍来到湖南工作。33年后,54岁的他因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案,让自己的命运与长株潭紧紧连在了一起。从此,在随后的24年里,这位睿智的老人通过各种方式,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前奏曲源于“毛泽东城”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时任长沙市城建局局长的潘基踬在一次讨论城市发展规划的会议中,大胆地提出把湘潭县划归长沙市建设“毛泽东城”的意见。随后,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士钊到北京看望毛主席时,又一次提出建设“毛泽东城”的构想,但被否定。

  建设“毛泽东城”的建议是基于从政治角度对领袖人物的长远纪念提出来的,但也反映了湖南人民渴望有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大都市的强烈愿望,以及它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随后的20多年内,这样的构想被人遗弃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1982年。这一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发展。

  张萍回忆说:“作为一个从事经济工作研究的专家,听到这一消息后,第一反应是作为沿海的后方、内陆的前方的湖南该怎么办?”当年,54岁的张萍身份为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于是,张萍找来各种经济学著,开始了他长达7个月的“面壁思考”。

  探索长株潭“经济联结”

  “西方经济理论告诉我,现代经济的竞争其本质是城市的竞争,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城市为中心和依托,中心城市通过其集聚和扩散、吸引和辐射的机化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张萍说,湖南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没有可与广州、武汉相媲美的大城市。

  但上天对湖南十分厚爱,恩赐了一个呈“品”字型的城市群体——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两两相距不超过50公里,而且在经济社会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三市联合,实行一体化发展,就可以形成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或增长极。

  根据这种探索和思考,1982年12月,一份后来被媒体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案出现在了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张萍以个人提案的形式建议: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合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综合经济中心。“省会长沙的综合经济实力当时在全国排位30名之后。如果三市整合,工农业总产值则可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第9位,城区工业总产值排第11位。”

  “这份提案一露面,立即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赞同。”张萍说,当时,虽然还没有形成具体方案,其基本构想是十分明确的:方式是三市“经济联结”,即经济一体化;目标是构建湖南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中心;目的是发挥工业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综合功能的作用,带动全省城乡经济的发展。

  “当时,我只是感觉这份提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没想到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惦记它。24年之后的今天再看这份提案,虽然提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其基本观点和构架仍然是正确的!”78岁高龄的张萍说起长株潭,犹如说起自家一个很有出息的孩子,宠爱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开始关注“长株潭”

  1983年9月,升任省社科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张萍,主持了国家“六五”重点课题:《城市及经济区——长株潭区域经济研究》。

  “我们用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先后深入三市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张萍说,当年11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了他对《方案》的汇报。常委会一致决定把建立长株潭经济区,作为振兴湖南经济的战略重点,并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经济技术协调会议制度和三市市长联席会议、成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

  规划办的成立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常委会上,张萍再三建议规划办公室的工作应该由戈华(时任省计委主任)负责。但戈华坚决不干,并建议由张萍负责。

  “我作为一位专家提出了《方案》,省委、省政府采纳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具体的推动工作应该由政府来执行。”张萍说,但是考虑到各种因素,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一任务。

  很快,由省政府和三市共同出资,在红旗区内购买了3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场所,省计委(现为发改委)、三市计委和省社科院各抽调两人具体负责规划办的日常工作。

  从1985年元月至1986年秋,在省政府的分管领导的主持下,先后召开了两次市长联席会议,并迅速启动了包括金融改革、供电、交通、供气、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等10大工程。

  “这10大项目是从三市提供的40多个项目中筛选出来的,每个都关系到了三市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张萍说,之所以选择以项目入手,是想等这些项目办好,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再统一规划建设长株潭经济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湖南的这一探索得到了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关注。1986年5月,日本国土研究中心干事长平田干郎对长株潭经济区进行了专程考察,并评价说“探索出了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新路子”。

  宏伟战略成了“历史遗憾”

  然而,就在张萍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些省人大代表对此观念提出质疑:“长株潭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还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这太不公平了!”

  自言带着沉重心情的张萍,于1987年5月向省政府提出了辞去规划办负责人的报告。

  “直到今天,我还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最后一次离开规划办的步伐是那么的沉重。虽然坚信总有一天,长株潭一体化的规划战略必将重回历史舞台,但期间的时间却难以预料。”那时,已近花甲的张萍甚至担心起自己等不到那一天。

  尘封11年终成湖南战略决策

  张萍辞职后,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也形同虚设,那些宏伟的构想再也无人提及。

  “按时间推算,长株潭经济区构想的提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提出几乎同步,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整整早了8年。”张萍没有设想“一直坚持下来的结果”,但言辞中却透露出:长株潭经济区的曲折过程,应给人深刻启示和历史教训。

  迈入新时期

  所幸1997年3月,也就是在11年之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重新回到了省委、省政府决策的议事日程。我省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并由省计委牵头成立制定专项实施规划。

  张萍说,1999年,我省又召开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专题座谈会,明确提出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湖南迈入新世纪、发展经济的一项重大决策与战略举措。并研究讨论了交通、电力、金融、电信和环保等5个专项规划。

  “这标志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迈入了一个新时期。”张萍感慨地说,“在我提出这项建议的第17个年头,终于取得了共识,重新启动了,这使我兴奋不已,人生能有几个17年啊!”

  长株潭值得大做文章

  时间悄然流至2001年6月,此刻,已退休5年的张萍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决定发挥余热,再助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一把。

  “当年,我从电视上看到博鳌论坛开幕,马上意识到这一模式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有益处。”张萍说,“于是,我与长株潭三市的一些老同志以及相关区域经济专家联手,借鉴博鳌模式,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城市群论坛:长株潭经济论坛。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四次论坛会议。”

  今年5月10日,张萍又一次激动万分。这一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响亮提出:“长株潭值得大做文章,要把长株潭打造成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并启动‘3+5’城市群建设研究!”

  “很急啊!今年我78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长株潭一体化有更多的成果。”此前,面对媒体的采访,这位睿智而直率的老人频频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来总结长株潭一体化20多年来的成绩。

  20余年追求圆梦会有期

  在张春贤的讲话被媒体报道的当天晚上,张萍立即秉烛疾书,就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向其建言。

  “我不会使用电脑,幸好眼睛和手脚都还可以,接下去的2个月时间内,我六易其稿,于7月14日,写出了一份8000多字的报告。”张萍说,“在这份名为《关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基本态势与相应决策建议的报告》中,我直言现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有一些事情还是‘空空的’。7月25日,张春贤对这一报告作出了重要批示。”

  “目前,长株潭正在申报综合改革试验区。如果成功,将使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相信我一定能够圆个好梦,圆一个追求了20多年的梦。”直言命运与长株潭紧密相连的张萍,用去年出版的《张萍选集》代序中最后一句话结束了他的回忆:在人生路上,我也有过不少的过失或错误,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在临死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作出这样一个结论了:“回忆往事,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