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环十三射——武汉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构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9:16 汉网

  汉网消息记者杨捷通讯员叶青

  

四环十三射——武汉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构架

  漂亮的外环高速公路。记者梁超摄

  

四环十三射——武汉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构架

  建设中的天兴洲长江大桥。程锡钢摄

  

四环十三射——武汉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构架

  轻轨

  “十五”这5年间,轨道交通由图纸“走”入市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中。

  武汉市二中学生孟龙与轻轨“亲密接触”过两个月。早上他从江汉路上出发,搭乘7时零4分驶离循礼门的轻轨,6分钟出黄浦路站,7时15分能准时进教室。

  白领吴先生迎接轨道是决定“弃私车”。他在建设大道一座写字楼上班,正在筹划搬新家到轨道二号线起点马池路,“人少空气好,将来我坐地铁抵北湖西路站,到单位只十几分钟,根本不担心堵车”。

  公共交通中,唯一能与小汽车比快捷的就是轨道。当小汽车快速走进家庭时,市政府正致力建轨道交通——让更多普通市民享受小汽车的速度。

  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轨道,是做城市交通的“加法”。拓宽旧城地面道路的代价太大,建地铁可以增加道路且占地很少。

  三镇鼎立,是武汉的特征,也是武汉交通上的制约。从桥墩对航运、河床和行洪的影响角度,相关部门对长江上建桥有“3公里以内不能建第二座桥”的限定。依此要求,武汉外环线以内的长江段上,桥位所剩无几。而建地铁,使武汉在过江交通上有了从容选择。地铁二号线,就是从汉口武昌过江需求量最大的区域内辟通道,离青岛路长江隧道仅0.75公里,离长江二桥约3公里。

  2004年,武汉第一条轨道交通——轻轨一号线开行,10公里架空弧线演绎了快捷、准点。

  今年9月,长江第一隧向江北挺进。

  11月16日,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范湖站开工。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描绘:2012年前后,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构成约70公里长的“工”字形轨道交通主骨架。

  这一骨架,将发挥联系吴家山和后湖两大城市主要发展方向、衔接长江南北,牵手三大火车站的作用,占公交客流比约20%。

  2020年,建成轨道223公里,主要沿城市重要客运交通走廊布线,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重将达到35%%,普通人群可以“打的”一般坐轨道迅速抵达市区各个方向,大大提升出行效率。

  市交通设计院介绍,城市中心区的长距离点对点交通中,小车速度赶不上轨道。从江汉路——光谷,不堵车的情形下需50分钟,乘地铁二号线只要25分钟。*****

  编制武汉每年城市基础设施计划的市建委透露:从2004年起,我市城建投资力度年年超出100亿元。此前,一年只有几十亿。

  “十五”期间,武汉城市交通处于冲刺期,重点建骨架,为“挣脱”和“减少”两江阻隔——市委市政府决意做“减法”。

  “四环十三射”是武汉城市道路的主架构。

  四条环线由内向外分别连接主城核心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及开发区、新城组群……

  十三条放射道路与沪蓉高速、京珠、汉十、武合、318、107、武咸、武麻等国家和区域公路干网相接,承内启外。

  到明年,环线上的长江通道达到7条,外来和城内车辆可以依目的选择“最近的环线”。武汉长江一桥独处的年代,过汉车辆只能穿城市“心脏”而过的历史不再。

  外环、中环分流过境车辆,直接为城市中心交通作了“减法”。新增的环线过江通道,为中心区一桥二桥过江量减了负。

  2003年起,我市改造内环线,从黄浦路下二桥至航空路段基本无红灯,提高了这条三镇快速客运通道的通行能力。今年,内环线提速延伸到武昌。

  外环线建设即将合“圆”,只等2008年阳逻大桥通车画句号。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的三环线,今年至2008年会相继贯通西、北、南环段。6月份开工的二环线未来建成,承担主城区32%的跨江交通量。

  在市委、市政府“加”“减”法思路中,武汉城区交通的平均时速,由2003年的20.1公里/小时提高到去年的26.3公里/小时。

  城市的对外交通也在提速:扩建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年吞吐旅客设计能力1000万人次,跨入我国十几个千万级机场行列。

  处于京广客运专线和沪汉蓉高速铁路交叉处的武汉,今年启动新武汉站建设,将伴随武广客运专线建成,形成辐射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时速200公里—300公里的快速铁路网。武汉抵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只需4小时左右。距武汉100公里半径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赤壁、麻城到武汉更快,与“武汉城市圈”连得更紧。

  “加减法”的思路,其核心在于完成武汉现代化立体交通的基本构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