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所有记者落泪的采访 中央媒体记者云南边境采访行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9:51 云南日报

  过了大(理)保(山)高速公路澜沧江大桥后,中央外宣办组织的“中央对外新闻媒体记者云南边境采访行”的中巴车转进了怒江大峡谷,在极度弯曲的山道上艰难地行进着,直奔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地,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在5天的深入采访中,中央9家对外新闻媒体及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的记者一行13人,所见所闻个个心情沉重。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可垦殖系数不足4%,人地矛盾突出。全州居住着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2%,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傈僳族占总人口的51%。全州50万人口,40%的人不会说汉语,47%的人住在茅草屋、杈杈房里。处于贫困和绝对贫困的达44.5万人,占总人口的89%,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600-900元之间。由于环境恶劣、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有4万多人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搬迁。370多公里长的怒江大峡谷,西面是横断山脉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东面是碧洛雪山。“沿江一条路,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过溜索,种地像攀岩”,这是怒江人民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怒江州的贫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困。

  记者流泪送捐款

  傍晚,记者采访回到住地,新华社对外部记者李建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主持人朱红娜,边哭边把当天下午看到的一家傈僳族村民情况告诉了同行们,央视记者哭了,中新社记者哭了,中国日报、北京周报、国际商报……记者们都哭了。

  12岁的张翠兰,是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腊竹底村农民,她家住在怒江江边的一个坡地上,有两间石棉瓦顶边皮料木板钉的低矮小屋子,家里除有两张床、一个柜子和一个火塘外,几乎没有任何东西。5年前她阿爹不幸触电身亡,阿妈领着她们姐妹4人艰难地生活着。去年20岁的大姐到省外打工,说不回来了,17岁的二姐在福贡县城打工,只有她和9岁的妹妹在家读书,她读5年级妹妹读3年级,阿妈每天早出晚归帮人做工,也管不了她们。现在已进入冬季,姐妹俩身上的衣服不仅很破旧,而且很单薄。记者问9岁的小兰兰,什么时候能吃到肉,小兰兰说几个月才能吃一次。记者拉着她冰凉的小手眼泪夺眶而出,一摸发现行包留在汽车上,赶忙掏出裤包里的几十元零钱递给她,她摇摇头说:“妈妈说不准要别人的东西。”记者转身把钱塞给了12岁的姐姐,姐姐推来推去,一直不肯接收。记者告诉她你跟妈妈说,这是北京来的大姐姐给的,这个孩子扑通一声跪在了记者面前,记者赶忙抱起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最后大家商定,第二天一早再去十几公里外的腊竹底村,把采访团记者们捐助的近千元学费送去。

  新闻链接

  怒江州拥有世界级的水电、矿产和旅游资源,已探明各种矿藏28种,280多个矿点。拥有占世界1/3的锌、1/6的铅,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同时,怒江地处“三江并流”世界遗产腹地,被誉为自然的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人类文明处女地、民族文化大观园,是云南乃至全国未来发展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但长期以来,由于开发滞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贫穷落后的面貌始终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怒江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今年4月,“怒江问题”课题组深入怒江州调研形成报告,并上报国务院。省政府领导专门率队,与国家8个部委共商解决“怒江问题”的行动计划。怒江人民端着金饭碗,不能没饭吃。

  段永康(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