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先民持石铲劳作戴蚌饰扮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9:59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先民持石铲劳作戴蚌饰扮靓(图)

  在壶口瀑布景区附近发现的原始人遗址中出土的石铲。

  

先民持石铲劳作戴蚌饰扮靓(图)

  在壶口景区附近发现的原始人遗址中出土的蚌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本报讯(记者原建军)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在2万年前后就有黄土高原的先民加工石器,开启了我国最早的细石器“工业”,切割打磨可与欧洲旧石器时期工艺相媲美的蚌饰———这就是我国考古学家在陕北壶口瀑布景区揭示出来的一处旧石器人类聚址还原面貌。自2004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陕北宜川县壶口瀑布景区内的龙王秥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21处,并发掘部分遗址40余平方米,出土2万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发现用火遗迹20余处。

  发现我国最早的磨制石铲

  龙王秥遗址至今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石制品,除去精致的细石核、细石叶与各类工具外,大量存在的是石块、断块、废片和碎屑。细石核有锥状石核、柱状石核、半锥状石核、楔形石核等几种。细石器主要以各种类型的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为主。从其加工技法、形制特征等方面观察,龙王秥遗址文化内涵具有典型的中国华北“细石器工业”传统的特征,其原料以燧石和石英为主,在制作技术上直接法和间接法并用,具有十分成熟的间接打制和压制修整技术。还发现石磨盘,其平面形状呈长方形或不规则的圆形,周边琢打成形,中部有因研磨使用而形成的凹痕。磨制石铲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收获,它长12.7厘米、宽9.2厘米、厚0.8厘米,以页岩为材料,利用页岩的层状节理剥片后琢打成舌形,顶端刃部两面磨制呈弧形刃,这应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

  蚌饰堪与欧洲旧石器相媲美

  与欧洲相比,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艺术品和装饰品较为贫乏,因此龙王秥遗址出土的蚌饰就显得弥足珍贵。其中的一件平面呈长方形,长3.7厘米、宽1.6厘米,顶部有单向制作的双孔,两侧各刻有2组锯齿位置对称,顶部由4个锯齿组成,下部由3个锯齿组成。另一件蚌饰被切割成扇形,长1.5厘米、宽1.1厘米,周边光滑平整。这些蚌饰的发现为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处人类生活遗迹用途不明

  龙王秥遗址土层中发现先民用火遗迹有20余处。用火遗迹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50厘米,呈红褐色,多数的烧土中夹杂有炭粒、烧骨等。与烧土遗迹共存的有多处石器加工场所,它们分别以一件石砧为中心。在一处土层的下部,发现一处十分特殊的人类生活遗迹,在不足2平方米的范围内堆放有300余件砂岩石块,大体呈半圆形,厚约15厘米,这些砂岩石块呈灰白色,直径约3厘米至8厘米,质地较软,易于风化,并似乎经过烧烤。在其西南不足1米处,有一处用火遗迹,直径约30厘米,较为纯净,仅有少许的炭粒。这处特殊的人类生活遗迹暂时还不明其用途。

  有望弄清中国细石器工业起源

  考古工作者希望通过今后的继续工作,廓清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探寻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演进与环境变化证据,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细石器工业的起源,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的起源,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科学依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