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为“吃尽看光拿全”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0:55 青年参考

  冯永锋

  

  如今的丽江已经成了梦幻之城。如果说过去的旅客们满足于看一个景点什么的,现在游客们要看的则是一个城市。如 果说周庄是个运营中的村庄,那么丽江就是周庄的放大版
。如果说是一个景点也就罢了,可把一个城市圈起来、锁起来、装饰 起来、保养起来,还真有些意思,让一座活生生的城,全部转换成为景点,就有点荒诞的意思了。

  来自全世界的“茶客”、“酒徒”、“书生”、“思想人”、“快门师”、空虚家、暴走族和朝圣者,坐在丽江“四 方街”周围的茶馆、酒吧里,聊天、翻书、打电话、购买纪念品,吃得杯盘狼藉,玩得大呼小叫。不小心走过的人,一定会有 一种强烈的虚妄之感。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旅游者到了这里,除了看见其他的旅游者之外,看到的就是商铺、客栈和酒吧茶馆。古城失 去了原来的生活,迎来了另外一种生活。旅游者可能不希望看到这个,但恰恰是他们刺激了这种替代的发生和成形。

  目前,世界上正在出现一批这样的“空壳城市”。它们的名声为当地人带来了收入和文化史上的传奇;同样,也是它 们的名声带来了剥夺:一方面它剥夺了当地人在当地生活的权利,并把这种权利转让给了外来者;另一方面它也使当地人改善 生活的欲望提速。他们从你热衷的美景中搬走了,把地方腾给你。

  你能干什么呢?除了做生意,就是做游客。而这两种人全是“局外人”,对持续发展当地的经济可能有好处,但对持 续发展当地的文化,却没有什么益处。因为这两种人,要么是希望暴富,要么是希望得到高品质的美好生活,而不肯安分地安 营扎寨的“外来人口”。

  对于旅游者来说,当地的美景就像毒品,几天不吸就要口涎横流、心魔狂涌;而对于开店铺的人来说,如何在最短的 时间内敛集到最多的钱,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文化在哪里?只要有人活着,文化就不会死,不管这些人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受到什么样的物质冲击。

  丽江真正的当地的活文化,其实已经转移到了少有游客到达的“新城”,因为,当地人的生活转移到了这里。回想一 下,就在建筑师们对丽江的新城建设骂骂咧咧的时候,新城却早已以从前形成老城的那种毫不犹豫、毫不矫饰的态度,平和地 扩张着、延续着当地人的血脉。

  当然,当地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也确实因为吃了“旅游添加剂”,而长出了新的特征,甚至有了新的基 因。

  由于好打着开会、调研、办案等名目的上级人员纷至沓来,当地的接待任务自然是异常繁重;普通人家也会因为中国 的“熟人文化”,而肩负着许多节外生枝的、挂靠性的接待任务。可对于当地那些“文化工作者”来说,如演奏纳西古乐的人 、会写东巴文字画东巴画的人、会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的人、对当地风景和特产如数家珍的人,则可能因此成了当地经济生 活的重要角色。因为,他们要对游客负责,要让贵客满意,就要让他们“吃尽看光拿全”。

  游客们既然出了门,为的就是特殊和极致。于是,吃要吃特色,看要看绝佳,住要住现代。一圈转下来,如果没有吃 尽当地的特产,看尽当地的美景传奇,听尽当地的代表歌曲和笑话,那么,一定会觉得有缺憾的。

  有意思的是,你心中的特色往往是当地的日常,于是双方就在默契间,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美学加经济学加人际学的 交易。但是遭到破坏的仍旧是风光和物产,如果不谈人心的话。遭到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 ”。

  因为日本人崇尚松茸,于是当地人就到山上“采菌子”,结果收成一年比一年低,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但越是这样, 越是稀缺,越说明你和接待你的人的能耐,于是越要嚼进嘴里、吃到肚里、吸收到身体中。

  花钱算什么,在“旅游嘛,不就是为了花钱”的心理驱动下,每一拨新来的人,都对当地的珍奇,形成新一轮的“抢 购热潮”,于是遭殃的,就是这些珍奇本身了。老子说得好,越漂亮的东西,越不长久,越有用的东西,消失得越快。

  于是问题就必然产生了,如此频繁的“交叉运动”,如此毫不收敛的“吃尽看光拿全”的行为,万一哪一天造成了风 景的崩溃,自然的崩溃,谁来为此负责?

  (节选自《拯救云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定价:30元)

  

  冯永锋

  与《拯救云南》

  冯永锋,1971年出生于福建北部山村,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进藏,在《西藏日报》工作, 后任《光明日报》科技部记者。作者长期关注环境问题,他认为“环保需要科普,科普最好的方式是‘事件科普’,而写事件 最好的方式就是‘报告文学’”,于是便有了这本作者历经一年采访才写成的“环保科普报告文学”——《拯救云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