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班路上,堵啊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0:59 江南晚报

  本报记者陶洁祝建新徐祖伟巫晓凌

  “上下班高峰案也是多的初冬早晨,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我们选取了4条线路,本报4名记者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体验了一番堵车的心情,而结果,正如一位市民所言:没有最堵,只有更堵———

  14公里车开了40分钟

  体验线路:解放西路—北大街—春申路—锡澄路

  交通工具:自驾车

  8点15,记者驱车从宽阔整洁的解放西路出发,走的是出城往北的路线,车流虽多,但有交警指挥,十分顺畅,时速最快能上40码,片刻间左转驶上北大街。

  随着并线车流的增加,记者连踩刹车,过北大街后车流排队上春申路的车流越来越庞大,本以为会耽搁,还好路口有协警指挥,加上路面人车分流,行程虽慢却不阻滞。在“好又多”超市门口,有不少市民喜欢寄放自行车或电动车到超市,然后再转乘公交,因此过马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不少,为避让蜂拥而至的自行车,车速一再放慢,渐渐的车流开始停滞不前。在接近市三院的红灯处,道路两边的车满满当当,几分钟才爬行一段,尤以出城方向的车辆流动更是慢吞吞。等红灯的间隙,不少司机在车内吃早餐、喝饮料,停在记者身边的一辆广州本田私家车主开始不停地打手机联系业务,更有开车的女孩子在车内对镜悉心化妆。

  这段路不长,但出市中心的时间花了15分钟。

  连等4只红灯后,从春申路直行上到锡澄路。印象中的锡澄路是北大门的咽喉,货车特多,乱穿马路的现象很普遍,昨天早上市区段却鲜见此现象,路口有交警,红灯时间恰到好处,没有想象中的寸步难行,由于增设了护栏,非机动车抢道的现象不多,刹车几乎没有。但到刘潭段,路两边商店摊贩林立,有的挤占了慢车道,行人红灯时还是有人飞速地抢道过马路,有年轻人悠笃笃过马路等公交。有的卡车就停在人行道上,斑马线附近,过往司机车速下意识地减慢。记者停车与正在吃方便面的司机交谈得知,早上锡澄路货车不多,到下午,大量货车都上路了,再加上下班的车流,那个堵可让人失去了耐性。

  体验心得:出城后的道路虽宽路网却不密,有“自古华山一条道”之惑,与市内主干道通联的道路很少,成“体外循环”之势,一旦拥堵没有转圜的余地。乱穿马路现象通过增设护拦得到遏制,出市区后绿化带约10米就有一个,道路岔口太多,车速无法上提。此外,货车乱停放加速人行道“梗塞”,沿街开店现象多,梨花庄段有马路市场,干扰了道路功能。

  一段令人叫苦不迭的“肠梗阻”

  体验路线:上马墩路—振奋路—学前东路

  体验工具:自行车

  8点整,记者骑自行车来到上马墩路与振奋路的路口,准备向南穿行全段振奋路到学前东路。车行约50多米后,前面的电动车停了下来,不得不也跟着踮脚“刹车”。仔细观察振奋路,发现这是一条很窄的路,实际只有两车道多宽,两边的人行道上有很多粗大树木,还有一些店面摆放的物件,行人大多走在车道上。在骑电动车的中年女子“要死了,又要迟到”的抱怨声中,车又开始骑行了。到益都苑的门口又“暂停”,小区的两辆私家车也赶着行驶到路上,车流由此被“掐断”。一出租车司机耐不住性子,频频鸣笛发泄不满。到风雷一村附近,很多人争抢着穿行马路,来往于旁边弄堂的菜场,各种车辆被迫停下避让。

  骑车终于来到振奋路与学前东路的交界处,眼前就要拐上学前东路,还是遇到了“梗阻”。交叉路口没有红绿灯,一群人忙着从振奋路穿过学前东路,众多车辆也抢着在此拐弯,一名协警忙着指挥,放行人流,疏导车辆。终于,骑行到学前东路,这时已是8点11分。1公里左右的路程,骑车竟然用去了15分钟。

  上马墩路与振奋路路口治安亭保安苏先生说,周一至周五7:30-8:30和16:30-18:00,这两个时段是振奋路出行高峰期,交通特别拥堵。目前,312国道还在施工,正在修建的上马墩路要到明年2月15日通车,因此很多车都挤到了振奋路上。

  每天有10多辆员工接送大巴从东门立交过来,穿过振奋路再到新区。附近的塔影苑、益都苑、上马墩新村、风雷新村等现在都有很多私家车,出入要经过振奋路。

  体验心得:振奋路附近道路施工造成人车集中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但是,“人堵”因素也不可忽视。很多行人和车主都习惯于见缝插针地争抢道路,但就在这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争抢中加剧了拥堵,缓解这一状况也需要人们的相互礼让。

  一个路口等了3个红灯体验线路:金城桥—长江北路—学前东路

  交通工具:私家车

  从金城桥出发,经长江北路和学前东路,到八佰伴附近的报社,避开拥堵高峰,一名“老驾驶”开车按正常行车最多也就约20分钟,昨天8点整,记者从金城桥出发开始“对表”,进行了一趟“驾车掐表体验”。

  还未到长江北路、太湖大道路口,远远地已经排得很长的车流长龙约有100多米,一些车辆开始烦躁起来,两辆车之间空隙稍大了些,旁边就会有车辆一头扎了进来。过了这个路口,前面可是“真挤”了。从长江北路太湖大道路口至长江北路学前东路口这几百米的距离,也许是长江北路最挤的一段,周围居民小区多、商店多,加上横过马路的小匝道多,使本来拥堵的车辆停停开开,更显拥堵。好不容易看见前面路口的红绿灯了,但却不见车辆有明显的前行。记者在此吃了3个红灯才算向左拐进了学前东路。

  下一个拥堵地段是学前东路立交这一段。记者在进入立交段等车时,居然能与邻车一辆出租车司机作交谈。记者:“师傅,你每天都要经过这个路段吗?”出租车司机:“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我们一般都不从长江北路进入学前东路,这里太挤。”“人多不就能做出生意了吗?”,“恰恰相反,出租车驶入时被堵,反而耽搁了做生意的时间,所以,我们一般不在高峰时进入这个路段,尽量避开这一时段。”一位上下班经常要经过学前路和长江北路的同事说过,上班高峰时真要命,挤上公交车也是白搭,公交车被堵车延误时间是常有的事。他说,想拦出租车,却几乎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

  经过一番的车流体验,记者抵达报社大门时,看了车上的时钟,此时,已是8点45分。

  体验心得:这条线路主要是车流量太大,“新手”走这条路还真有些困难,稍不留意,有可能便会出现前后车相吻。建议有条件的可改走其它路线。

  人民中路,公交车在“爬行”体验地点:惠河路—人民中路—五爱路

  体验工具:公交车

  8:00,记者乘上27路公交车。这时惠河路只是慢车道上车多了点,快车道上车辆并不多,公交车行驶得十分通畅,一路上未耽搁。该路边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四院段和青山湾段,早上7点至8点学生上学时间,这两处的交通较为拥挤。

  8:15,记者在人民西路转乘15路。当27路驶到梦之岛一段时,路上已明显拥挤起来。记者见到前方汽车乱成一团,自行车和电动车则在汽车与汽车之间缝隙中自由穿行。庞大的公交车仿佛在“爬行”一般,行进十分艰难,其速度甚至慢于脚踏车。当汽车行驶到人民中路健康路段,情况并未改观。尤其在交叉口,健康路大量的车辆也汇入其中,路面拥堵情况更为厉害。而人民桥和健康路红绿灯处,等红灯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车道队伍甚至近五十米长,因此,时常要等到第二轮绿灯才能通行。记者发现,该路口附近的双黄线形同虚设,一些出租车经常一个急转调头,致使后面的车子只能停顿下来。

  8:40,记者转乘11路从商业大厦出发。在行驶到五爱路时,又一幕拥挤的情况出现在眼前。只见朝市区方向与人民路交叉口,每个快车道内汽车都排成了长队,以缓慢的速度向前挪动着。在建设银行段一路口,也是交通拥堵处,只见由西南往东北方向的车道内,调头的车辆和两边居民区的大量车辆汇入,车流量增加了许多。

  体验心得:无锡市民中有句顺口溜来形容目前无锡的路况叫“私家车怕出租车、出租车怕公交车、公交车怕电瓶车”。对于这条“食物链”比喻,出租车司机韦先生也深有感触,他说,他们行内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一过了下午4点,出租车就尽量不往市区开。到了上下班高峰时,许多私家车乱停乱靠、电瓶车乱窜乱跑,紧张的路况让司机开得实在太吃力。

  哪最堵?听听市民怎么说

  “到处堵!如果遇到下雨的话那是堵得更加不要说了!主要是大家都要争道抢行啊!所以就越来越堵。”“说说遭遇牞有一次17牶00从新区管委会那边过来牞往旺庄立交去牞离着几百米呢牞感觉有点不对牞十几分钟没动弹过牞还好我在车流的尾部牞于是掉头往欧尚那边绕牞结果上了大当了牞开了四分之一就堵了牞连掉头往高浪路绕远路都不行了。‘蜗牛行动’就此开始牞本来正常17牶30分能到家,结果20牶30才到家。”“太湖大道长江北路路口牞梁溪大桥由东向西方向牞感觉无法形容,不过我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堵车牞习惯了。”“商业大厦到西门桥那段,五分钟就可以过去的路,偏偏要挪个十几、二十分钟,挪了半天,才到健康路口,早知道这样,我就走过去了。”“红星桥下面每天早上7点20到7点半的时候,好多送小孩的汽车停在路边,把整个慢车道全部堵了,有的时候都可以堵到桥上,建议有关部门针对此类问题加强管理,把乱停放的汽车进行相关处理。”“没有最堵,只有更堵。”

  堵的十大原因

  综合市民的意见,导致堵车的不完全原因如下:

  1、行人、非机动车乱穿马路,严重影响机动车的通过。

  2、施工路段,车辆拥挤,并且使周边道路车流量猛增。

  3、公交车不走专用线路,开霸王车,强行跨道抢行。

  4、道路标线设置不明确,分道标志距路口过近,使司机选择道路的反应时间过短。

  5、司机见缝插针,互不相让,影响其它车道的车辆正常行驶。

  6、交通道路平面化,未充分做到人车分流。道口过多,导致车行不畅。

  7、上下班时间高度集中,造成短时车辆聚集。

  8、家长接送小孩上车,私家车堵住校门口道路,连中学门前也不例外。

  9、交通事故导致道路堵塞。

  10、部分道路年久未修,道路太窄,已远远不能满足车辆增长的需求。

  上班路上,堵啊堵*+*本报记者陶洁祝建新徐祖伟巫晓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