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景区门票涨价透支旅游业未来 应担起社会公益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3:00 新华网

  尽管多数景区目前已进入淡季票价,但一年来飚涨的门票价格,以及由此引发的旅游开发模式及背后的深层体制痼疾,仍引人深思。

  票价飚涨,旅游者用脚投票

  “票价上涨是保证景区长远发展的一条捷径”。面对今年从80元一路涨到140元的票
价,昆明石林旅游景区门票景区负责人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景区不堪重负,负债经营,尤其对比全国几大著名地质公园门票,石林门票收费过低”。

  石林涨价,只是沧海一粟。在今年愈“刮”愈烈的景区门票涨价风中,玉龙雪山、张家界、黄山、九寨沟、无锡、苏州、雨花台……大批著名景点票价涨幅平均达到50%。

  “门票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大理旅游集团副总宇旭东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大理景区门票在全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比如方圆300平方公里的苍山地质公园一直在不断升级,但直到今年7月1日才推出了30元门票;蝴蝶大世界、五朵金花表演等等观光项目甚至不收费,最终只能从其他门票里拿回成本,与巨大的设施投资严重倒挂。”

  与此同时,旅游消费者的态度是“用脚投票”,一些著名景区开始出现了“门票见涨、人气走低”的现象。北京某旅行社老总向《瞭望》新闻周刊抱怨,目前几乎所有景点都主要靠门票来赚钱,“门票定价权下放后,在门票价格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多。”尽管各个旅游景点门票有了淡旺季之分,但总体来说票价是越涨越高,并向着捆绑销售的方向发展,令不少消费者抱怨景点门票价格虚高,不切实际。“最后的结果是人气低落,影响市场健康。”他说。

  事实上,目前门票价格上涨已经波及影响到了整个旅游业的健康。昆明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朱伯威举例说,大理、丽江自从2005年上调部分景区门票价格以来,组团费用水涨船高。但为了稳住市场,地接方面只能从吃、住、行、娱、购等环节尽量压低成本,“结果不言而喻:服务质量开始下滑。”在他看来,旅游业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部分,“只在景点门票上做文章似乎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我国旅游市场方兴未艾,保护出游者的积极性,培养客源市场应该是当前首要的课题。”

  涨价的原因

  “价格不是惟一的手段,但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门票在目前财政不多的情况下是一种增收的办法。”对此,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秘书长刘强认为,“目前我国对景区的政府财政补贴严重不足,门票自然成为弥补保护、开发、管理经费不足的一种重要来源和方式。”

  现行管理体制对绝大多数重点景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要求景区自收自支,并担负扶助地方经济的职责。据调查,国家对我国177个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年仅拨款1000万元,因此各景区需要加大力度创收,保障景区正常运营,门票收入便成为各景区直接依赖的经济收入。而且部分景区(包括世界遗产景区)的收入被用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像北京八达岭景区门票收入的40%上缴延庆县财政、十三陵景区门票收入的30%需上缴昌平区财政。

  但景区门票上涨后,会不会带来服务和景点保护质量的提升?云南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副处长杨许云对此表示怀疑,“当投入相对固定、游客量相对平稳之后,涨价带来的收益未必用于景区的维护更新。我们暂时看不到维护和收益的必然关系,而对公共资源的投入本来就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超过公益需要的涨价反而变成了对公共资源的变相掠夺,将严重制约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系副主任符继红指出,目前各景区给出调高门票价格的主要理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和国家重点景区资源,通过提高门票收入获得资金用于资源维护。但是世界遗产等重点景区的设立宗旨是满足公民提高生活情趣、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等方面的需要,是一种满足公共需要的公用物,每个人都拥有参观、欣赏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景区要求门票涨价过高是不合理的。这剥夺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共享的权利。

  透支旅游业未来

  “现在的涨价都有一个硬伤:根本不顾及会给其他要素带来的影响,只顾埋头收钱。收入是上去了,但无异于饮鸩止渴。”朱伯威认为,当前各地对旅游景区还没有学会从管理中要效益。以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为例,158元门票收入中真正用于资源保护的只有8元,另有47元要用来弥补“景区管理成本”,其代价竟然是资源保护的6倍左右。

  有业内人士更指出,价格管理部门未能严格把关,政府管理部门没有从开发、经营的整体平衡以及效益提高上对景点进行政策性指导、调控,造成旅游景点经济收入模式畸形发展,是导致旅游景区票价虚高的体制原因。

  “一些管理部门更是急功近利,将旅游门票收入看作衡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甚至成为某些单位和部门追求经济利益的重要目标。”朱伯威强调,“单纯的门票涨价既是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蔑视,更是对旅游未来的透支。”

  与此相反,在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中,景区门票、住宿、路费仅占总支出的30%,其余70%都用在娱乐、餐饮、购物等方面。国外在世界遗产及国家重点景区方面秉承的原则是,以弘扬民族文化实施教育功能为主,门票价格不超过人均月收入的1%,并且对学生、老人等实行免费。

  比如,日本的绝大多数景点景区都不收什么门票,金阁寺算是最贵的,折合人民币也才70元;在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人均月收入的1%。而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无一例外都超过了中国。与之相比,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占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的7.6%,占农民月收入的32%。

  “这说明中国旅游业还在相当粗放的层面徘徊不前。”符继红认为,单纯贩卖景点不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长久之计,配套开发、贴身服务、文化挖掘、多元格局才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

  走出门票“死胡同”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需要保护各类自然文化遗产以及各种珍贵资源的范围广,而政府能够承担的保护资源和文物的资金却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国家对世界遗产及国家重点景区的定位是事业单位、却又要其努力创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博士依绍华认为,国家在目前情况下既希望实现各重点景区公益作用、又希望减轻国家负担的双重目标,充满了矛盾。

  因此,杨许云的观点是,出于景区发展和建设的统筹考虑,门票并非不能涨,但关键是怎么涨,要让利益诉求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公平实现,同时更要符合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最怕的就是把涨价的门票变成当地的摇钱树,完全抛弃了公共资源本该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公益角色。”

  不能不看到,由于景区门票价在我国价格法中仍被规定为政府指导价,因此景区门票涨价往往由政府拿出涨价方案再举行价格听证。但是目前的价格听证制度遭到了众多质疑。在符继红看来,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制度目前急需加强监督和监管,“再不能让听证会走过场。”

  依绍华认为,除了完善门票涨价听政制度外,目前更现实的思路是,走出门票涨价“死胡同”,在我国景区管理中构建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和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形成资金来源和管理的多渠道,从根子上解除目前我国景区的“门票依赖症”。

  她建议,资金方面可以要逐步形成主要由财政拨款、捐赠、基金、发行彩票等多种手段共同支持景区运营和资源维护费用。比如,设计专门用于世界遗产和国家重点景区保护的彩票制度。同时,实现多样化经营,重视旅游商品收入。许多国家的旅游购物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70%,而我国旅游购物收入一直仅占20%左右。因此,可以推出鼓励措施推动各景区重视旅游商品促销,和游客食宿和娱乐等方面拓展思路以增加收入。(记者 陈鹏)

  来源:瞭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