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安事变的幕后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4:40 中青网

  1936年3月初,张学良在洛川与李克农会谈中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不是声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他和各有关方面进行联系。经研究, 中共中央决定派中央特科二科副科长阚尊民,化名刘鼎来到西安张学良驻地。

  3月20日,刘鼎和张学良第一次见面。张学良呷了口茶,说:“我张某与 日本人有杀父之仇、毁家之恨,抗日救国决不后人可是,共产党骂我是不抵抗将军,是卖国投降。”
张学良伸出两根指头愤愤地说:“第二,苏联红军把东北军打得那么惨,还骂我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反苏反共”刘鼎耐心地听下去,没有插话。张学良继续说:“红军打东北军为什么打得那样的厉害……”

  始终微笑的刘鼎彬彬有礼地说:“将军所提3个问题很重要,请允许我明天回答你,好吗”张学良顺势下台阶,缓缓地说:“好,明天听刘先生的高见。”

  第二天,刘鼎来到张公馆,两人相对坐下,刘鼎单刀直入地说:“将军昨天提出的3个问题,我先概要地回答。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讨论。”“好,请讲。” 张学良做好洗耳恭听的姿态。“将军身为党国要员,坐镇东北,守土有责。从‘九·一八’事变起你就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日寇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全东北。你作为东北军最高司令官,怎么不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中国共产党不能置之事外呀”张学良沉浸在深深的反省中。

  刘鼎继续说:“中东路事件,首由东北当局挑起,继而派兵进攻苏联领土,同时容忍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扩张势力。苏联红军自卫反击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对将军的指责绝非无中生有。”张学良没有申辩。

  刘鼎喝了口茶,靠近张学良说:“东北军在蒋介石指令下,‘围剿’红军,使苏区和红军受到很大损失。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到底谁厉害将军心里有数的。”刘鼎尖锐地指出:“蒋介石驱使东北军在陕北前线与红军作战,是借刀杀人使红军和东北军两败俱伤,渔人得利。”最后,刘鼎语重心长地说:“东北军要实现‘打回老家去,收复东三省’的夙愿,惟一的出路就是联合红军共同抗日。”

  对眼前这位共产党人的胆略和见地,张学良不由地佩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先生的见解不同凡响”这以后,刘鼎被张学良聘为随从军官,以“刘秘书”的身份在张公馆住下。为做好东北军的联共抗日工作,把分散的抗日力量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刘鼎还通过张学良在东北军中建立起秘密核心组织———抗日同志会。刘鼎拟写了章程,经讨论修改后进行秘密宣传和筹备,张学良、刘鼎、刘澜波等15名志愿入会者于9月初正式成立抗日同志会。西安事变前夕,抗日同志会在军中发展会员70多人,形成骨干。

  1936年12月11日夜,张学良在新城大楼会议厅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临潼捉拿蒋介石的军事行动后,已是12日凌晨了。张学良请来刘鼎,郑重地把捕捉蒋介石的决定告诉他,要他立即电告中共中央。捉到蒋介石后,张学良让刘鼎代表他起草致中共中央的邀请电,电云: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介石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政府。兄等有何高见,

  速复。请派代表前来共商大计。电文由刘鼎当即发往中共中央应张学良邀请,中共中央派

周恩来等18人于12月17日由延安启程赴西安,张学良委托刘鼎乘他的专机代表他前往延安迎接。在飞机上,刘鼎向周恩来汇报了事变发生以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态度,南京宋美龄派端纳来探查、斡旋的情况,东北军、西北军内部杀蒋、放蒋两派的争执,张学良、杨虎城盼望中共来人协助处理事变的焦急心情等。这些重要情况,为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处理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刘鼎参加中共代表团。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既要当好代表,又要担负联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艰巨、繁重的工作;既要代为张学良起草有关文电,又要为中共代表团拍发向党中央的请示、报告电报。为协助周恩来善始善终地处理好有关事宜,他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工作……蒋介石背信弃义,扣留了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群龙无首的东北军内部矛盾急剧恶化。1937年2月2日晨,东北军内一些主战派杀害了主和派将领王以哲。周恩来闻讯立即同刘鼎到王以哲家中吊唁,王以哲的家属及东北军将士深受感动,从而消除了一些人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误解。

  3月,刘鼎回到延安。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到:处理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