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读梅州之变:文化客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4:4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王漫琪

  ■通讯员 凌峰 肖伟光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黄蔚山

  ■通讯员 肖根平

  梅州的教育基础和文化底蕴深厚,80年间,这个粤东边远山区走出了40多位大学校长、22位“两院”院士,全国各条战线上有梅州籍的教授、专家3000多人。这令人艳羡的“文化奇迹”并非出于偶然,用广东著名作家程贤章的话来说是:“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精神”!

  自古崇文重教的梅州人,如今更是以“黄金地段留给读书人”“勒紧裤腰带巨资办教育”的大气魄、大手笔,建设集教育、文化、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而客家山歌、广东汉剧作为当地的重要文化品牌,也得到当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正成为梅州推动文化建设、打造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既保留客家文化之本源,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客家文化的新时代内涵!

  梅州不卖黄金地留给读书人

  山区虽穷但慨然投巨资办教育,让更多客家子弟升学成才脱贫致富

  “2002年至2006年五年间,梅州为国家输送了9.7万名大学生,相当于2002年之前25年的总和;短短五年,梅州就为7.4万多个百姓子女提供了升学、成才、就业的机会。”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梅州自豪的两组数字。

  梅州当然为之自豪:多少山区农民因此而摆脱了贫困!而更让梅州人引以为傲的,是政府兴办教育的“大手笔”:投入近2亿元资金搬走一个工业污染区,短短一年间将之建成了占地近千亩的东山综合教育基地,建成后将净增优质学位1万个。在梅州,这种现象可谓不足为奇,因为,这里是自古崇文重教的客家人之聚集地。

  梅州读书人之福

  城区最好的地段用来办了教育

  一年前,梅城的东山片尚是个充斥着水泥厂、磷肥厂、造纸厂的污染重地,每天产生的大量粉尘、噪声、废气把这里变成灰蒙蒙一片。而如今,极目所见,端庄大气的校舍教学楼错落有致,亭台楼榭掩映在绿树碧水之间,院士广场宽敞洁净,这里已与依傍梅江的亲水公园一起构成1200米的沿江文化带。这番大“变脸”就连本地人也惊叹不已。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说:“这片位于梅江畔的900亩土地是目前城区最好的黄金地段,如果卖给开发商,政府可以赚一大笔钱,但我们没有这样做。市委市政府勒紧裤腰带,光征地就花了1.5亿元,把它用来办教育,留给读书人。”

  梅州有着崇文重教的浓郁风气,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读上重点中学,考大学。但目前梅州的重点中学、优质学位远不能满足群众教育消费的需要,全市每年仍有约3.5万多名初中生因学位紧张、优质学位短缺等原因升不了高中。梅州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后,从2005年10月开始在东山片建设集教育、文化、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总投资4.3亿元。

  梅州大教育之光

  名校名院扎堆组成基地文化带

  至今年11月,东山教育基地的前期工程已先后完工投入使用,包括了东山中学、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艺术学校等教育功能区,以及东山书院、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广东汉剧院、梅州市山歌剧团、院士广场和亲水公园等市政功能区,已初具规模。基地建成之后,梅州将净增优质学位10200个,其中,叶剑英元帅的母校、广东省一级学校东山中学高中部便净增6250个学位。进驻东山教育基地的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从今年起开始正式招生,由于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学校环境,该校今年招生突破了1000人,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梅州市委、市政府还计划在梅州嘉应学院至秀兰大桥以南建成一个大教育文化带,即将现有的嘉应学院、梅州农校、梅县高级中学和东山片相连接,并新办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梅州文化人之傲

  五年出了十万大学生果真了得

  80年间,梅州市的兴宁共培养出44位大学校长,兴宁市因此被誉为“大学校长”之乡。据不完全统计,现活跃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兴宁籍专家、教授达3000多人,从梅州乡间走出去的“两院”院士就有22位。这是客家人崇文重教、奋发求学的历史缩影。而如今的梅州人也为当地教育发展的成就而自豪:自2002年起,梅州出了9.7万名大学生,累计为7.4万多名客家子女提供了升学、就业的机会,今年全市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15万多人。

  记者从梅州教育部门了解到,目前,梅州市正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至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8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九成以上的普通高中建成市一级标准以上学校,每个县(县级市、区)建成一所以上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解读梅州之变:文化客都

  上图:如今梅州东山教育基地校舍教学楼错落有致

  

解读梅州之变:文化客都

  上图:昔日梅江边的一片荒野———污染重地旧水泥厂原址

  第[1][2][3][4][5][6][7]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