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安事变警几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5:01 中青网

  历史是面镜子。古人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是西安事变发生65周年纪念日,追忆历史往事,缅怀历史人物,我们能有多少警示呢?

  西安事变是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近代中国,可谓灾难深重。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又肆意踏入,并不断扩大对华的侵略。在东北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的爱国力量,纷纷行动起来,表达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发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进一步推动了抗日爱国运动不断高涨,中华民族争取生存和解放的斗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蒋介石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先安内而后攘外”的谬论,对外一再妥协退让,多次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协定,使一片片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对内与人民为敌,坚持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镇压人民的抗日爱国活动,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在全国上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日益高涨的呼声中,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均被拒绝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临潼华清池扣留了前来督导剿共的委员长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西安事变是爱国主义的丰碑

  西安事变虽然已过去六十五周年,但至今仍深刻地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正是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才最终结束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才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才有了

抗日战争,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正是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西安事变,蒋介石顺利发动第六次围剿的话,共产党将会遭遇空前的困难,日本侵略者会更加肆意横行。正如毛泽东所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

  回忆历史事件,人们自然会想到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65年前,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爱国赤子之忱,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在外侮日亟、国事危殆之秋,毅然发动“西安兵谏”,实现全面抗战,力挽狂澜。为了救国救民,他们放弃了一切,甚至牺牲了自己也无怨无悔。国家战胜了灾难,而张学良将军却被长期软禁,杨虎城将军更是一家四口惨遭杀害。他们对中华民族所作的特殊贡献,华夏子孙将永世不忘!他们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将永垂青史。周恩来早就说过:“他们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是面历史的明镜

  西安事变作为历史事件,早已流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但它给后人的警示却是永久的。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显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一古训,在八年抗战中表现得刻骨铭心,为华夏子孙永留典范。历史也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作,既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又有利于两党本身的发展,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因此,台湾的出路在于祖国统一,国共合作对于

国民党的前途至关重要,只有海峡两岸早日统一,才能共同振兴中华。我们希望“台独”者们,看清历史,面对现实,尊重民意,为祖国统一作出积极努力。

  西安事变中的民族英雄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爱国风范永远为世人敬仰。有一首诗歌对张学良这样评价:“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爱国爱民情切切,力挽狂澜运略韬。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消,西安事变惊天地,赢得抗日烽火烧,身陷囹圄志不渝,和平统一保台岛。铁血男儿功盖世,华夏子孙赞勋老。”这正是人民对民族英雄丰功伟绩的共同赞美。

  历史是面镜子,可以看清是非;历史是杆公平秤,可以称出功过。西安事变折射出的“光芒”,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永远都是警示。

  "《千龙新闻网》(2001年12月12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