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都是楼道 差别咋恁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0:18 东方今报

  【核心提示】

  记者在郑州市各个小区走访发现,郑州的大部分社区都没有专门针对居民楼道文化建设的规划,很多社区的楼道别说深层次的楼道文化建设,连最起码的清洁都没有,楼道简直成了储藏室。但是记者也看到了很多的居民和社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从身边做起,把自己的楼道打扮得漂漂亮亮。

  ●楼道成了“储藏室”

  紫荆山路紫荆小区是郑州市拆迁安置小区,位于紫荆山路与南仓街东南角;居民多为城南路拆迁户,整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以中老年人居多。该小区自建成至今为物业外包管理,是郑州市首批科技试点小区。

  12月5日在该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各种车辆到处乱停放,甚至还有几辆中巴车停放在小区的主要路口和小区居民楼下,居民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到处都是,在21号楼1单元,记者看到,一楼的楼梯下面,摆满了煤球,上面用黑糊糊的一块塑料布盖着,落满了灰尘,旁边放着几辆自行车,需侧身才能上楼,二楼楼梯拐角处也堆满了煤球。楼道简直成了家庭的延伸,变成了储藏室。楼道里面的墙壁上贴满了小广告,从修理下水管道到治疗各种疾病,各种各样的广告应有尽有,这样的情况,在小区的其他几栋楼也是屡见不鲜。

  采访中,记者询问一些住户,难道不担心乱放东西有危险?他们大都回答:住房太小,只好放在楼道里。对于进出楼道很不方便的问题,大多数居民都觉得大家都是这个样子,习惯了就好了。

  在该小区18号楼下面散步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小区内大家都是熟人,没有人愿意得罪人,当被问及物业有没有出面说过这些事情的时候,张女士指着小区里面到处停放的车辆,很无奈地对记者说:“他们物业对这些还不管呢,会管我们自己家门口放啥吗?”

  而小区的保安告诉记者,物业现在每星期不定时对各楼道进行卫生清扫,能够使卫生得到一定保持。但是,住户整体思想认识不高,卫生保持意识较差,将不能及时送往指定垃圾投放点的生活用垃圾装袋在楼道中堆放。住户随手扔垃圾和房屋买卖、修家电等小广告也是楼道卫生保持较差的主要原因,这些事情都不是他们所能解决得了的。

  ●墙壁成了“水墨画”

  南阳路中段某小区,是一个有15年历史的社区,居民以中年人为主,整体经济收入中等。

  12月2日,记者来到该小区20号居民楼,打开3单元的电子门,映入眼帘的是黑糊糊的墙面。墙面上多处起皮、掉皮,并有很多划痕,很多的地方还都密密麻麻地贴了一层又一层的小广告。记者用手摸了一下2楼靠近窗户的墙面,手指上就沾满了黑灰,墙皮轻轻一碰就掉下了一块。从1楼到6楼,所有墙面都成了“水墨画”。

  在3楼的楼梯处,记者看到一位大娘正双手扶着已掉色、脱皮的楼梯扶手,缓慢地挪动着脚步从楼上走下来。大娘说,由于她行动不便,只能在楼道内活动,可看到楼道内脏兮兮的墙面,就不愿多待。她在这里住了3年,楼道没有粉刷过一次。她说,这里的居民都希望物业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小区物业上一位姓陈的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这是一个老社区,他们物业的经费也不是很足,楼道不是不粉刷,而是他们在分批次粉刷,现在还没有轮到3单元那个楼道呢,记者问有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陈女士只是说,应该快了,具体时间他们领导决定,她不太清楚。

  ●楼道旁边盖车棚 已成习惯

  棉纺路的三棉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居民都是老国棉厂的家属和职工,整体经济收入较低。

  在该社区8号楼一单元,记者看到楼道口旁边盖了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房,使本来就狭小的楼梯口显得更加狭窄了。而该小区的其他几栋楼下面,也零零散散地有一些乱搭乱建的简易车棚。

  社区一位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是一个老社区,房屋都比较紧张,家里很多东西都没有地方摆放,就只好在楼梯口旁边的空地上搭些简易的房子,作为储藏室使用,社区的办事处倒是经常来说,但是没有人搭理他们,大家都是这个样子,都习惯了。

  社区办公室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小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社区也想了好多的办法,贴告示,到居民家里做工作,但是居民不听,他们也没有办法。

  他们社区办公室只是一个居民自治部门,不具有执法权,碰到这种事情,只能报到上面,等执法局来统一拆除。

  ●把楼道装扮成 文化长廊

  电新街社区的老家属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灰褐色的裸露墙皮就像老人脸上的老年斑,布满整幢楼的外墙。就是这样一群老楼中的18号楼,走进去却别有洞天,从一楼到顶层,依次被布置成“郑州变迁文化园地”、“中国大事件新闻阅读园地”和“老年健康知识园地”等不同的文化主题。

  而布置这些楼道文化的不是社区也不是这个家属院的所属单位,而是一位已经78岁高龄的老人——徐慧芳和老伴佟老先生。她把自己居住的狭小楼道装点成了一个小型画廊。擅长书画艺术的老人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走廊里。同时,老人还利用闲暇时间制作了很多展板,上面不仅写上处世格言,还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一一列举出来。老人的义举不仅成了社区里的佳话,而且受到郑州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徐慧芳老人一家是上世纪50年代从湖南长沙搬迁到郑州的,2002年住进电新街社区。“我们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郑州参与建设的,来了就把根也移来了。”徐慧芳老人诉说着对郑州的情感,因为亲身参与了郑州建设,老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她告诉记者,见证了郑州的发展后,新郑州不仅是她的家更像她的孩子。

  今年六月,佟老先生过世了,“我和老伴一辈子都交给郑州了,就是希望能把它建设得更好”。徐慧芳老人看着挂在客厅里老伴笑微微的遗像告诉记者,他们刚刚搬进电新街社区,发现这栋楼的居民不仅互不来往,而且经常闹矛盾,楼道间堆放的杂物占据了四分之三的过道。每次上下楼就像过地雷阵,收腹、提脚尖斜着身子,生怕一不小心把“玩高空杂技”的零碎物品撞得七零八落。

  徐慧芳说那时候他们搬进来也和居民互不认识,老伴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下这栋老楼的面貌,同时也让拥挤狭小的楼道还原它应有的面貌。

  说干就干,佟老先生和徐慧芳老人谁也没有打招呼,一人拿着一个扫把从五楼一直扫到一楼,把楼道里无人认领的物品归整到楼下的小仓库。“刚开始就从我住的二楼开始布置,先挂上画,然后老头写了20个字的道德规范放到楼梯口。”徐慧芳说,只要经过他们楼道的人都会停下来看看两个老家伙到底在搞什么。

  看着两个老人的劲头,楼道上的居民从不屑一顾到变得默默认同,自觉地收拾楼梯间。“看的人很多,我们也从不认识开始认识,很多邻居来家里,希望能要一些画装扮楼道。”徐慧芳老人笑着说,可能是邻居们觉得两个老家伙挺有意思,而且郑州多家媒体报道后他们渐渐意识到,这种楼道文化不仅美化了社区,而且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

  “徐老师他们老两口做了这个楼道文化对其他楼道影响特别大。虽然其他楼道里没有他们这样能写能画的人,但是很多人开始收拾邋遢的楼道了。”社区邵主任说,电新街社区这个老院子是没有物业的,卫生只能靠各家各户自觉打扫。

  他告诉记者,住在徐慧芳楼上的一位孙老先生特别支持老两口的做法,每次老人们开始给楼道挂画的时候,他都要出来帮忙,有时候还会给这些画掸灰,现在老人搬到儿子那里居住,可是每个周末还要回来一次,就是为了这些挂在楼道里的画。

  邵主任告诉记者,虽然佟老先生已经去世了,不过社区会帮助徐大妈办好楼道文化。他说,当年老两口为了丰富楼道文化在三楼还设了一个书报阅读的版面,老先生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1000元订阅了7份报纸杂志,现在只剩下老太太,不过老人还是省吃俭用地把老先生的遗志坚持了下来。

  “我们居民也想帮老人减轻一些负担,毕竟老人一个月退休金不多,还要拿出600多元订杂志,生活就有些紧张了。”邵主任说,现在楼道文化也是社区精神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这个楼道,他们社区又高兴又有压力。

  ●如果多一些这样的老人郑州会更美好

  在调查中二七区兴华南街的社区主任祖红说,他们社区虽然请的有保洁公司,可是还是有很多人不自觉地在楼道里摆放杂物。“看看徐慧芳老人的举动我们是没有办法比,我们还在楼道卫生上徘徊。”她说,他们社区的34号院是一个杂居院,里面没有集中供暖,到了冬天整个楼道堆满了煤球和散装煤。

  “卫生根本谈不上,但是堵塞了楼道后还造成了火灾隐患。”祖红说,冬天本来就是防火安全的重要时期,这些堆放在楼梯间里的煤球和杂物都是易燃品,如果哪个人往里面丢一个烟头,后果不堪设想。她说,社区曾经发生过一次有惊无险的火情,就是楼梯间堆放的杂物引发的。

  “四城联创的时候,政府花了很多钱美化院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居民也开始装修自己的家,但是属于公共面积的楼梯间都不管了,要是居民都能有徐慧芳老人的觉悟,我们工作也好做了。”祖红抱怨说,每天他们都要到这些居民家中劝说其清理堆放在楼梯间的物品,可收效甚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