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领导家属下岗 轻松吃上“皇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5:12 浙江日报

  近日,正值基层一些地方清理财政“吃空饷”人员之际,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一些下岗职工向记者反映:为了解决干部的配偶、子女下岗再就业问题,奉新县委、县政府违规操作,将这个县的30名科级干部的家属一次性安排到县直事业单位上班,并由县财政部门发放工资,引起群众普遍不满。

  当地知情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花名册。记者注意到,奉新县委组织部、县劳动人事
局在这份花名册上特意注明了一句话,并加盖了公章——“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上述同志安排意见,请县财政局工资发放中心按工资审批表发放工资。”这表明,这些干部的配偶、子女不仅进了事业单位上班,而且统统吃上了“财政饭”。

  县委县政府

  集体拍板“踩红线”

  奉新县现有财政供养人员9700余人,去年全县财政收入1.8亿元,县乡发展因经济欠发达尚存在诸多困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科级干部的家属虽然吃上了“财政饭”,却属于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记者从花名册中随机抽取了几名干部家属的材料,而后到奉新县编办进行了查询,发现这几人都没有“上编”。记者随后又来到县财政局工资发放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凡属县财政局工资发放中心发放的事业单位工资,必须是在编在岗人员。按照规定,编办先核编、人事局核工资,再由我们这里发出工资。没有上编的,绝对不能从我们这里发工资。”这意味着,县里让这些干部家属吃“财政饭”是明显的违规做法。

  奉新县一位县领导告诉记者,去年9月县委、县政府集体拍板,决定对全县30名科级干部的配偶、子女下岗再就业问题进行统一安排,让干部家属到县事业单位上班,人员不上编制,吃“财政饭”。这位县领导透露说:“这种做法在奉新是没有过的。当时在决策时就有不同看法。有领导说,这么操作有风险,不如组织一次事业单位进人考试,让下岗职工都来考试,对科级干部的家属可以适当加分,这样做比较合理,群众也不会有意见。但县里主要领导考虑,怕这些干部家属考不上,想照顾的人照顾不到,所以还是放弃了考试的想法。”

  记者询问:人员不上编制、又吃“财政饭”,那这些干部家属是不是变相成了财政供养人员呢?这位县领导说:“县里这么做是踩了‘红线’。编制是根‘高压线’,基层谁也不敢碰。我们不可能给这些干部家属上编,只好采取这种变通的办法。现在看来,县里的做法确有不妥之处。按下葫芦起了瓢,在解决干部困难的时候,忽视了更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和利益诉求。”

  “不是政策开口子,

  而是‘政权’开口子”

  记者就奉新县的做法采访了宜春市编办一位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认为,事业单位的不占编人员,应该由所在单位自己发工资解决,绝不能变相成为财政供养人员。人员不上编制,又吃“财政饭”,实质上是一种“隐性超编”行为。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基层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加之事业单位类型多种多样,改革难度较大。宜春市最近准备出台一个政策,允许事业单位自主聘用人员,人员可以享受工资等同等待遇,但有关经费由所在单位自筹,人员不上编、财政不拨款,人员管理按有关聘用合同操作。

  宜春市委政研室一位负责人说,机构改革之后,编制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人员不上编制,又吃“财政饭”,是明显的违规做法,当地应当立即予以纠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群众对县里的做法普遍不满。县日杂公司一位下岗女工说:“干部的家属就能一步登天,下岗后工作比原先还好。而公司很多像我这样的同事,连工作都找不到。大家对县里这种做法很气愤。”

  县联合造纸厂一位下岗工人说:“下岗后我每天靠修自行车赚10来元钱,谁来管我们?县里这样做,对我们很不公平。”该厂另一位下岗工人直言:“国家政策并没有规定干部的家属下岗后,可以如此照顾。现在不是国家政策开了口子,而是基层‘政权’开了口子——县里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开方便之门,官官相护。”

  新华社记者 陈建华 周伟

  (据新华社南昌12月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