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章程为网络写手开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0:17 青年周末

  12月3日,何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既高兴又有些遗憾:“让网络作家加入作协是我一直呼吁的事情,如今市里走在了省里的前面。”

  唐樱则透露,这一次长沙市作协之所以敢拍板决定接纳18个网络写手,有两个人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是何立伟,另一个就是市作协主席霍红。

  52岁的何立伟1998年就开始上网,自称为“岩老鼠”(长沙方言指蝙蝠)的他,“每天至少在网上泡3个小时”。他很欣赏网络上一些写手的文章,他认为那绝对算是好的文学。

  不过他也认为,高水平的网络写手像安妮宝贝、慕容雪村这样已经成功杀入传统市场,功成名就的,加不加入作协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他们要保持独立写作者的身份”。

  霍红从事的是湖南竞争最激烈并在全国处领先地位的电视工作,她现在仍然是长沙女性频道的总监。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当选,翻开长沙市作协400多名会员的花名册,发现会员平均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为主,最大已经90多岁了。

  “当时就有强烈的愿望,要赶快发展新会员, 要给作协注入新鲜血液,要多多发展年轻人,发展80后,发展网络写手。”霍红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在湖南最前端的电视行业,对于潮流,对于主流人群的喜好非常敏锐;做节目也接触了很多网络写手,发现他们真是非常有想法有才华,“这种新锐的力量不纳入作协,作协怎么能与时代同步发展呢?”

  她认为,现在网络还不健全,网络文学随意性太大、门槛低,网络写手加入作协后,就有了组织规范,可以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和管理。

  因为各级作协章程都是可以自己在上一级作协章程的框架下再自主制定的。于是,2005年修改的《长沙市作协章程》就有对发展优秀网络写手进作协的明确规定。

  12月4日晚8时左右,唐樱特意找到共八章的《长沙市作协章程》,在电话中把“第三章第八条申请加入本团体会员条件的第三款”,一字一句地读给记者听:凡申请入会的作者……具有较高文学潜质的网络文学爱好者。

  “网络写手加盟作协,既符合作协的工作计划,又是写手们的强烈愿望,这样一拍即合的事情,没有理由拒绝呀!”不管是何立伟,还是霍红、唐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对长沙市作协这次新增18名网络写手为会员,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

  人物篇

  “入作协看电影可以免费,我就加入了”

  18人中,柳堂、沙金、陋室斋主是机关干部,南宫浩是南航工作人员,目木是中南大学文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可可是银行职员,何不归是公司业务员,意而是编辑。多数都是60、70年代生人,只有在大学里任图书管理员的陈树还有乐乐、范范三个80后的。

  沙金并不认为自己只是个纯粹的网络写手,在网络上写作之前,他已经有100多篇作品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过。但他不否认,也就是现在通过网络写手的身份,他才正式被承认。

  “当散兵游勇久了,还是被正规的组织认同才是正道”,目木说。

  10月13日,“糊里糊涂就办成一件大事”的匡瓢大哥,还没缓过喜悦劲儿来,就被作协推荐到毛泽东文学院第五期作家班学习40天。这也是这次大伙集体亮相时间推迟到11月30日的原因之一。

  “这可是首次有网络写手参加培训呀”,至今还在咀嚼着谭谈、唐浩明、王跃文等全国知名湖南大家韵味的匡瓢大哥,感叹道“机会真是太珍贵了,获益匪浅 !这就是加入组织的‘福利’:文学大家来长沙,我们肯定可以近身交流了;联系出书,会更容易;还可以参加各种笔会、学习……”

  对何不归来说,加入作协,更多是给了自己约束,“以后在网上发表作品就会慎重地多了,错别字就坚决不能出现了,还要勤修改。”他并不认为,自己加入了作协,就说明自己已经达到了文学的制高点。

  和何不归一块加入作协的妻子木碗则表示,加入作协后,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给孩子们讲作文会更有说服力。“我享受写作,我喜欢写就写了”木碗说,她原本不想加入的,在网络上写作一直就是她的生活方式,她并没有觉得加入作协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后来想想加入还可以结识更多的人,就像陈树说的,“至少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要想写好文章,无外乎行万里路,识更多人么,想着这些,她也加入了。随后,木碗又说服了已经在天涯社区凭《鸡零狗碎的青春》小有名气的南宫浩。

  和其他人较积极响应匡瓢大哥的号召不一样,南宫浩一开始根本不想加入 ,因为“担心自己原先自由自在的创作在体制内受到束缚”,但后来,“听说加入作协,看电影可以免费,首映式也是,我就加入了。”南宫浩说。

  争议篇

  争议1

  网络写手“失身”作协?

  曾表示“没有人叫我加入作协,我也绝对不会加入作协”的韩寒,一边参加职业赛车,一边出着动辄50万印册新书。他反问记者:“在这个“文学大家”的称呼都含贬义的时代,居然有人想加入作协?真正的作家都是不扎堆的,都是独立的。”

  他觉得,这群网络写手加入作协是“失身”,“这十八个人没一个会有出息!”

  “他们肯定是混得不好,才想加入作协的。但加入作协能使他们的创作变好吗?”韩寒认为加入作协本身就是件“不光彩的事”。文章好坏以及作家的称谓都是由读者、市场来说,而不是由所谓体制内的作家、评论家来定。

  韩寒说,“创作和加不加入协会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自己要写个什么东西,还要别人批准,等着通过,那多贱呀!那样的作品肯定不是好作品;协会如果要存在的话,应该是个保护作者利益的协会,做些打击盗版和出版社拖欠作者稿费等恶劣行为的事、出面为作者伸张利益的有益工作才是正道。”

  网络写手干吗要加入作协呢?已经习惯网络文本阅读的一些网友也很不明白。

  “网络文学如此兴旺发达,网络写手已经在网络上已经受到了网民的承认,点击率本身就是最能说明水平高低。作品一旦出版,就能为写手带来丰厚收入。

  “作协的人有几个销量超过韩寒、郭敬明等非作协成员呢?既然门槛那么高,让那些清高得让人无法接近的纯文学作家去加入好了,网络写手们倒不如自成一派,成立网络写手协会算了,和作协区别;作协不随时代发展,就让时代淘汰它吧。

  与韩寒的看法相左,何立伟认为,多元文化时代多元融合才能促进文化的良性发展,高水平的网络写手加入作协,“就像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而且作协还可以帮助这些真正有潜能的人,通过创作项目,提供创作资金。

  长沙市作协高效率大规模接纳网络写手的消息传出之后,全国各地很多网络写手打电话给唐樱,甚至给何立伟,要求加入。“内蒙古、辽宁都有人打电话给我,”何立伟在电话中笑声朗朗。

  争议2

  全民写作=全民作家?

  长沙作家协会的这一“敢为天下先”的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争议。

  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说,作协向网络写手、年轻一代敞开大门是很必要的,“上海市作协的年轻作者是全国最多的,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作协,基数大了,文学作品质量提高起来才有保证。”

  对此,京城某媒体主编忘却(网名)不同意,“人多就代表一定能产生高水平的作家吗?写作又不是工业化生产。全民写作就是全民作家?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只在网络上发表,根本没有经过编辑把关这一环,怎么保证其质量?”

  中国作家协会调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炳银则认为,将网络写手吸收入作协的做法太草率、不够慎重。作家除了要有好的作品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养,而网络的隐蔽性太强,仅从作品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网络上的好作品,应该提供给更为广大的读者群去检验,而不仅仅只是网民,读者的局限性太强,对一部作品的评价也受到局限。

  何立伟不同意李的观点,“把优良网络写手吸收进作协,意味着我们可以将网络写手定义为作家。文学只有好坏之分,没有网络非网络之别。”

  争议3

  作协门槛太低了?

  有网友质疑:如果18人申请就有18人加盟,作协的门槛也太低了吧?

  知名新武侠代表作家步非烟也是网络写手出身,但她也不是作协成员,在她心目中,作协应该是纯文学的最高殿堂,就应该高门槛。网络写手能够被传统的作协承认,是网络写手成就的表现,不过,她还是觉得“作协接纳网络写手还是要慎重些,慢些,难度大些,对双方都有好处”。

  记者了解到,目前加入各省级作家协会至少要有两本公开出版物或在公开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家白烨以及赵长天都告诉记者,北京市和上海市作协目前都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把纯粹的网络写手纳入其中。

  北京市西城区作家协会秘书长赵晟表示,长沙这样的做法缺乏严肃性。由于网络的超强隐蔽性,对一名写手很难知根知底,对其作品和人品都很难了解和把握,西城作协目前不会考虑吸收网络写手。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孙德全声称,入会还是要严格审批制度。除了中直、国直机构的工作人员外,其他成员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必须是省作协会员,并且具备一定数量的有影响力的作品。目前中国作协还没有吸收过没有在正规报刊、出版社发表、出版作品的纯网络写手会员,但不排除先在网络上写作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作品的会员,因为目前在网络上叫好的作品,很快就会被出版社或报刊出版发表。

  不过,和上海、北京等作协必须要当地户口不同,长沙市作协并不看重户口。只要是在长沙工作,只要祖籍是长沙,甚至范围扩充到整个湖南省的人都可以加入长沙市作协。“我们更看重的是培养有潜力的作家”,唐樱讲到这点,很自豪。而这一点和很多其他作协要求必须是成名成家的作者才可能加入不同:和资格认证比起来,长沙更看重培养。

  争议4

  为保权威作协攻城略地?

  赵长天、何立伟、白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传统的作协和网络写手交流、融合,接纳网络写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白烨甚至分析,5年后,中国作协就会势不可挡地出现网络写手这个群体。尽管“这次全国作协第7次会议甚至根本没有人提及网络文学这个话题!”

  提起刚结束不久的作家代表会,白烨说,“网络文学日渐强大,尽管有个别作家关心网络文学,但作协目前还是很漠视这一块的。作协如果不组织人去关注网络文学和写手,去研究、引导他们,传统和现代会日渐分裂,文坛分化也会日渐严重”。

  但网友并不买他们的账。有网友用“招安”这个词来强烈鄙视作协批量批准网络写手入会的作法。他们认为,近来作协丑闻不断:洪峰乞讨之后又宣布退出作协,圈养之争高烧不退,文学被人诅咒已经死了。作协日益从将来世界的主人——年轻人的视野中消失;老谋深算的作协当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老大地位,趁着自己没被网络抛弃之前,赶紧攻城略地,收买人心。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