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寻红军标语背后的红军踪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2:53 广西新闻网
追寻红军标语背后的红军踪迹

彭绍辉日记中记载永安洪田马洪小陶战斗。管其乾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据了解,石峰村位于永安西南45公里处的小陶镇,距离小陶镇11公里,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狭长盆地,2005年冬刚修通水泥公路。同样,马洪村也很偏僻。这些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红军标语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继续走访。

  “我9岁那年,看到红军到过我们村。”石峰村81岁的村民管灶龙肯定地告诉记者。

  “村里当时到处是红军,他们大部分住在老乡家里。”今年90岁的冯秀银,补充了管灶龙的说法。 她记得,18岁那年,她的家里就住着一个左眼有眼疾的红军连长,许多战士来找她补衣服。

  根据石峰村几位老人回忆,1934年前后,曾有大量路过的红军在此宿营,其中包括红军第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他们记得,红军在附近停留的一段时间里,在村里主要做三件事,一是镇压村里的一些劣绅和地头蛇;二是没收地主们的粮食,分给村民;三是宣传穷人翻身闹革命的道理。他们记得,标语就是那个时期留下的。

  据了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小陶镇一带是中央苏区边缘的重要游击区。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之前,为了调动和牵制

国民党军队,以减轻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派遣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北上,于7月6日从瑞金出发,经福建长汀、连城、永安、大田、尤溪等地,渡过闽江北上抗日。红七军团和掩护其北上的红九军团均从石峰经过,红九军团沿原路返回时,还在石峰宿营。

  关于红七军团行动的目的,朱德后来对粟裕说:红军主力是准备退却,派先遣队去做个引子,不是要北上,而是要南下,也就是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西南部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因此,北上抗日先遣队实际上是长征先遣队。

  “这些史实,都有资料作证。” 在石峰村,80岁的老人吴盛隆打开了一本由永安市委党史办编写的《永安土地革命时期史存录》(又称《燕江红旗》),告诉记者。

  “石峰村等地发现红军标语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福建当地党史研究专家的重视。他们实地考察后认为,这是研究红军北上抗日的民间活标本。”永安媒体同行告诉记者。

  当年鏖战激急

  “发现”当地大量的红军标语后,永安有关人士经过走访当地群众,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又“还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当年红军途经永安时,石峰村及其附近的山野上曾先后发生过多次激战。

  据永安市党史研究室编写的《燕江红旗》记载,发生在石峰村附近的战役,是1934年8月12日,距离石峰村2公里和5公里左右的“白粉山战斗”和“石峰峡衙岭战役”。这两场发生在同一天里的战争,十分惨烈,红军全歼敌军一个营,活捉了敌营长,但也伤亡300多人。 此外,附近的大陶洋矮岭和大行山也进行了高地争夺战,敌我双方伤亡人数都在500人以上。

  这些战斗,在新华通讯社的前身--中华通讯社主办的《红色中华》第227期中也有报道:1934年8月12日,敌约两个团向石坊(注:也就是现在的石峰,战斗地点在石峰峡衙岭)的我红军部队进攻,我红军部队与敌激战约三、四小时,结果敌被我军全部击溃,敌四十九□第一营营长梁振文被我活捉,并俘连排以下20余人,缴长短枪20余枝。

  翻阅《燕江红旗》,可以看到如下记载:(石峰白粉之战)“敌军另一个连士兵抄小路,爬上红军侧背后的白粉山头,架三挺机关枪向行进中的红军战士疯狂扫射。红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回衙岭北侧。与此同时,敌军从桐林方向向石峰水口山上发射迫击炮,但没有伤到人。战斗从上午十点开始,敌我双方都派了增援部队,一直激战到下午三点左右结束。”

  据《燕江红旗》介绍及相关党史资料介绍,发生在小陶石峰的战斗是由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引出的一场中央苏区保卫战。小陶战斗之后,敌两个师由东线进攻长汀。红一军团在长汀和连城交界的温坊,消灭了敌人一旅又一团兵力,取得了红军长征前夕对敌反击战的重大胜利。此后,留守在长汀松毛岭的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打响了红军长征前夕最后一战--松毛岭阻击战。1934年10月初,红一军团、红一军团随中央红军踏上了千难万险的长征之路。

  “红军离开后,我哥哥吴盛兴路过附近往小陶方向约10余米时,看到了当时的小路边上横七竖八躺着7个红军烈士的遗体。” 吴盛隆老人回忆,几年后当他到附近村子念书时,“在那里看到了白骨,遗体腐烂了,但脚上的草鞋和绑腿还没有烂。当时,我都哭了”。

  吴盛隆还记得,红军撤退前,曾匆匆掩埋了一些牺牲战友的遗体。他隐隐约约记得地点有3处。他说:“当时天气很热,红军烈士的遗体很快产生了异味。一些村民出了一些钱请土工把烈士的遗体迁走了。”

  吴盛隆的说法得到了管灶龙的证实,他也记得村里当时确实有人捐款请人把红军烈士安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