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周末2000年度人物:李昌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17:24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2000年度人物:李昌平(图)

李昌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语录

  “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入选理由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原党委书记。李昌平秉持一个基层官员的良知与责任感直接上书国务院领导,痛陈农民生活贫苦与农村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当地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大刀阔斧的改革。

  近年动向

  2000年9月16日,李昌平辞去乡党委书记职务,之后来到深圳,在一家台资公司——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负责管理农业园。

  后来,一家主业在湖北的公司总裁邀请李昌平出任该公司珠海公司总经理,于是李昌平改名李盛安接受了该公司的邀请。

  2001年3月20日,李昌平又一次失业。

  4月,李昌平返回广州。

  5月,李昌平开始了他后半生的事业之旅——为农村、农业、农民而工作,并开始了他第一本书的写作。

  9月,李昌平转移阵地来到北京的《中国改革》杂志社,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参》记者、编辑。

  2002年1月,李昌平专著《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由光明日报社出版。

  2003年10月开始,就职于香港扶贫机构“乐施会”。

  2004年1月,李昌平专著《我向百姓说实话》一书由远方出版社出版。

  近年,李昌平以三农问题专家的身份,参加各种会议,活跃在媒体之上。

  简介

  1963年4月生于湖北省监利县,先后就读于湖北省机电学校、华中农业大学农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 

  1983年1月,大学毕业的李昌平主动申请回老家工作。 

  1983年1月—2000年9月,李昌平先后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

  2000年3月,李昌平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10月,李昌平首次公开在国内媒体呼吁:给农民以同等国民待遇。

  12月,李昌平当选《南方周末》2000年年度人物。

  相关报道:

  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 国务院领导动情批复(2000年08月24日《南方周末》报道)

  □本报记者 黄广明 □李思德

  编者按:20年前,中国的改革由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序幕。2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局部地方,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监利由一个乡党委书记的信引发的改革说明,这些问题已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我们深信,九亿农民兄弟,正在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封寄给国务院领导题为《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被当地人称为“建国以来监利县影响最大”的信写道———

  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一、开春以来,我们这儿的农民快跑光了。连续二十多天来,“东风”大卡车(坐不起客车)没日没夜的满载着“外出打工”的农民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城市。我们乡有40000人,其中劳力18000人。现在外出25000人,其中劳力15000人。今年人员外流和往年比有新的特点:一是盲流。过去一般是有目的流动,今年多数农民是抱着“运气”和“要死也要死在城市,下辈子不做农民”的一种负气的心情外出。二是人数多、劳力多。过去外出打工的主要是女孩和部分富余劳力,现在是男女老少齐外出。三是弃田撂荒的多。过去出门一般都待田转包出去后再出门,今年根本不打招呼就走人。外出的人数还在上升,估计今年全乡弃田弃水面积将达到35000亩,占全乡总面积的65%。现在我们全力以赴做调田转包工作,估计今年至少要撂荒20000亩以上。

  二、我们这儿的田亩负担有200元/亩,另外还有人头负担100—400元/人不等。两项相加350元/人亩左右。一家五口种地8亩,全年经济负担2500—3000元(不含防汛抗灾,水利等劳动负担)。农民种地亩产1000斤谷子(0·4元/斤),仅仅只能保本(不算劳动负担)。80%的农民亏本,农民不论种不种田都必须缴纳人头费,宅基费,自留地费,丧失劳动力的80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和刚刚出生的婴儿也一视同仁交几百元钱的人头负担。由于种田亏本,田无人种,负担只有往人头上加,有的村人头负担高过500多元/人。我经常碰到老人拉着我的手痛哭流泪盼早死,小孩跪到我面前要上学的悲伤场面……

  三、1995年,约有85%的村有积累,现在有85%的村有亏空,平均每村亏空不少于40万元。90%的村有负债,平均负债60万元以上,月利率20‰。1995年约有70%的乡镇财政有积累,现在90%的乡镇财政有赤字,平均赤字不少于400万元。平均负债不少于800万元,月利率高达15‰。村级负债每年增加10—15万元,乡级负债每年增加150万元左右。

  农民负担一年比一年重,村级集体亏空一年比一年多,乡镇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大。我们棋盘乡不搞任何建设只交上面的税费,发干部的工资,支负债款利息,收支两品,乡村每年净亏1000万元。这样下去,基层组织和政府怎么运转?

  四、90年棋盘乡吃税费的干部不过120人,现在超过340人,并且这种增长的势头无法得到控制。新上任的领导无法顶住内外压力,不得不滥用权力安排一帮子人吃“皇款”,年年有新官,干部增长何时休?……农民怎么受得了!

  ……

  六、中央扶持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积极性的政策,很难落到实处。近年来,没有对农民发放过贷款,即使有极个别的其月利率在18‰以上(高利贷)。没有按保护价收过定购粮,相反,国家收粮还要农民出钱做仓容。国家不收粮,农民自己消化还要罚款,甚至还要没收。农民负担年年喊减,实际负担额极个别地方虽没有增加,但农民收入下降了,相对负担却是年年加重的……

  七、谎言讲一百遍便像是真理。现在真话无处说。上级领导只听农民增收就高兴,汇报农民减收就批评人。有典型,无论真假,就记录、就推广。基层干部观言察色,投领导所好,到处增产增收,形势大好。所以真话也听不到了。如果有人讲真话、实话,马上就有人给扣上帽子“政治上不成熟,此人靠不住”。我今天给您写信报告基层情况是一名基层党员应做的工作,是讲政治、讲正气的表现,是符合党章规定的。可是我却经历了近三个月的思想斗争,因为我自己也觉得给您写信是“不成熟”的表现,是“靠不住”的表现……现在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不出假典型,不报假数字,不违心说话,不违心做事,做实事求是的干部太难,太难啊!

  ……

  九十年代初期,总书记亲自下乡调查研究,三农问题得到了又快又好的解决。现在亿万农民再一次呼唤党中央国务院关注农村、农业、农民,为农村的发展拨开云雾,指明航向。

  ……

  李昌平含泪写这封信时,是2000年2月10日,龙年正月初六。

  李昌平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倾诉对象————国务院领导。他因此而犹豫良久。一个多月后,他稍作修改,终于将信寄出。

  他为这封平信设想了三种命运,其中只有一种是好的,那就是它能辗转送至国务院领导的案头。

  国务院领导两次批示

  3月下旬,国务院领导对李昌平所反映的问题作出批示。

  4月2日至6日,农业部派员暗访监利县棋盘乡、汪桥镇,写出长达17页的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李昌平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当前农村、农业和农民存在的问题。

  5月4日,国务院领导第二次批示,要求重视问题的严重性。

  不久,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下达湖北省,引起高度重视。

  6月6日至7日,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一行到监利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认为:监利县棋盘乡等一些乡镇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之,一场被称为“痛苦而又尖锐的改革”,在长江中游一个多年的“全国产粮冠军县”拉开序幕。

  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改革

  两个人的工作安排表明了湖北省解决问题的决心:一是由一位省委副书记亲任驻棋盘乡工作队队长;二是一位本来已于年初升任荆州市副市长的原监利县委书记,被认为要对监利的问题负一定责任,重新回到监利工作。

  6月17日,监利县召开贯彻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动员大会,确定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七项工作重点:釜底抽薪,减轻农民负担;多种途径消化村级不良债务;动真格精减机构和人员,撤销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机构;切实抓好粮食流通工作,坚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卧薪尝胆,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使用小车;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强财源建设。

  此前的6月12日,监利“县四大家领导研究出台了釜底抽薪、厉行节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10条重大措施”:取消县乡以资代劳款2000万元;取消向村组平摊的屠宰税征收款1200万,改为向收购者和宰杀者据实征收;停止除血防、水改以外的一切集资项目……据监利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干部周天佑介绍,经县委县政府重新核定后的全县农民负担总额,比去年共减少5228万元,人平减少55·28元,亩平减少32·5元。

  80年代在全国普遍设立乡镇管理区机构,曾起到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时至今日,其存在之弊已远大于利。据监利县有关部门统计,该县103个管理区(办事处)机构去年总开支达4950万元,区平开支48万,少数高达100多万;由于管理区干部素质参差不齐,违法乱纪案件也频频发生;同时,管理区职能的政府化,还助长了乡镇机关干部的官僚作风。

  6月23日,监利县委发文宣布:撤销全县管理区和办事处机构,全县在镇区工作的850多名编外人员一律清退。

  7月12日,全县并校减员动员大会召开,决定将现有800多所乡村中小学合并调整为600所左右,现有6400多名民师精减近半数。同时,合并乡镇教育组、教育辅导站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实行三个机构一套班子,临时聘请人员一律辞退。

  7月13日,全县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同日,监利县超编小车拍卖会开槌,当日成交11辆,金额达66万多元,至今,已收缴超编小车近40辆,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乡镇还债或交县财政……

  在“过紧日子”的号召下,“县四大家领导”专车取消,每年包干到领导们个人使用的3万元交通预算取消,县直机关和乡镇领导干部移动电话和住宅电话费补助取消,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下乡补助取消,菜篮子补助减少50%……

  一位机关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紧日子的号召,让月收入只有数百元的监利普通公务员每月至少少拿150元。

  暴风骤雨般的改革!翻看连月来的《监利报》,改革的信息席卷着版面,新政策新措施轮番登场……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些变化。棋盘乡李开明老汉是农业部暗访中重点调查过一位农民。在事隔4个月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现在干部的作风确实转变了,工作队进村不再侵犯群众,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深得民心。

  棋盘乡金坛村有6户的劳力本来撂荒在外打工,听说负担减轻了,种田再不亏本,回家要求重新承包土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监利县为解决“三农”问题积弊采取的“破冰”行动,也断非一日之功。监利当前的改革还远没有到攻坚期,人们对这场改革的前景拭目以待。

  李昌平:要给农民“国民待遇” (2000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报道)

  □本报记者 黄广明/文 周浩/摄

  本报8月24日《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国务院领导动情批复》一文,记录了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直面农村现实,上书国务院领导,从而引发当地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事,引起较大反响。近日,记者在广州采访了李昌平。

  记者:不少人很关心你的现状———

  李昌平:我于今年9月16日辞去棋盘乡党委书记职务,现在深圳打工,吃饭不成问题。

  记者:为什么要辞职?

  李昌平:第一,省市县给我确定的改革任务搞完了。农民负担减了下来(由去年的1382万元减为今年的589·71万元);撤(管理)区并校减员150多人;清理整顿高利贷减本降息1000万元;建立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今年可比上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400万元左右。

  第二,我伤害了棋盘甚至全监利县很多人的利益,如继续留下来,对工作不利,我走,矛盾也带走,有利于工作。

  第三,今后深化改革,关键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我下海打工,也是对县乡机构改革的促进。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干部到市场上去找饭吃,不要两眼盯着农民“布贴布”的口袋。

  记者:你的那封信引发了监利县的一场改革,你对这场改革作何评价?有哪些成效和没有解决的问题?

  李昌平:监利的改革我认为叫整改更妥当一些。两个月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深层次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我认为解决监利人浮于事、债台高筑、组织涣散、干群对立、结构单一、经济衰退等突出问题还是万里长征刚刚起步。

  记者:你在给国务院领导的信中谈到了当前监利农村的一些现实,如农田大面积抛荒、农民负担沉重、乡村债台高筑等等,并认为这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你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昌平: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三农”问题可以用两句话来描述:人缺思想地缺肥,普遍缺少人民币。农村问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民手里没钱,村级集体负债累累,乡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大,县级财政也吃紧。不少地方陷入加重农民负担的恶性循环之中。

  记者:生为乡里人与生为城里人有什么不同?

  李昌平:第一,城市居民买车买房及其他耐用消费品,很容易申请到长期贷款且利率极低,农民进行生产都很难申请到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即使申请到贷款,周期短,利息也比城市高出好几倍。

  第二,一些农民因为种地亏本抛荒,还要交人头费,土地资源闲置费,城市居民失业,国家还发给失业保障金。

  第三,国家要农民种粮,保证按0·56元/斤收购,结果地方只按0·35元/斤收购,农民却无权找政府赔偿损失,相反,还得一亩地缴纳500斤稻谷以上的负担;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城市居民身上,政府肯定会拿钱补偿。

  第四,大量的社会财富集中于城市建设、国企解困,农民为此提供廉价的物资保证、劳力保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则远不像这样受重视。

  ……

  要真正给予农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李昌平:下海这一年(2001年09月13日《南方周末》报道)

  在两家公司打工后,他选择了北上从文的道路

  李昌平,中共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原党委书记。2000年初,他直面农村现实,致信国务院领导,痛陈农民苦难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得到批示后在当地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不久他辞去职务。本报2000年年度人物。

  □本报记者 黄广明

  走街串巷,8月底一个炎热的下午,在广州老城区一幢陈旧的楼房里,我们见到了李昌平,还是那张黝黑的脸庞,温和略显憨厚的微笑,只不过比去年清瘦了一些。他住在七层楼的一个单间,十来平方的屋子,两张高低床并排,一张电脑桌和一台旧电脑,一些零乱的书报,一切都跟学生宿舍那么相似。

  这里是广州一家文化企业的宿舍,过去的四个月中,李昌平一直住在这里,房子是老板无偿为他提供的。一年前,与许多读者一样,他被李昌平写给总理的那封信深深打动了。

  在此之前,李昌平在两家公司呆过。去年9月辞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职务后,他来到深圳,起初在一家台资农业发展公司工作,帮助企业管理一个农业园,3个月后受国内某上市公司总裁邀请出任总公司珠海农业发展公司经理。

  谈及这一次跳槽,李昌平说:“尽管台湾老板待我不薄,但毕竟在意识形态方面有较大差别,我并不喜欢公司员工在港、澳、台商人面前讲我因给总理写信被迫辞职的事。”

  然而,在珠海工作3个月后,李昌平再度离职。原来,他所在公司的总部虽在北京,主要开发项目却在湖北荆州(即监利县所在的地级市)。今年3月中旬,公司总裁再召李昌平进京,告诉他荆州市有关领导得知李昌平在该公司工作后,很不高兴,向公司施压。

  李昌平二话没说,离开了珠海。

  李昌平还有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他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很多人怀着崇敬或者同情的心情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但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在前文所述的那间小房,李昌平开始静静地思考和写作。他想着的和写着的,依旧是农民、农村和农业。他的文章开始散见于一些政经类杂志。

  此间,李昌平还应全国各大高校的邀请,以《农民问题————中国问题的本质》、《为农民享有同等国民待遇鼓与呼》、《解放农民————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为题,在各地高校作演讲,先后到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大、北京师大、中国农大等几十所高校,反响极为热烈。在阶梯教室,在讲坛上,来自城市和来自乡村的同学一样与李昌平热烈地交流,不少人流下了泪水。

  与此同时,受一些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资助,李昌平还深入乡村,就“三农”问题作了不少田野调查。

  这段李昌平称为“不务正业”的生活———主要是调查、写作、演讲,让他收获颇多。“我对中国农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认识了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从他们的身上吸收了很多的营养。但我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在城市的人,包括一些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对农村社会太陌生了。”

  李昌平还反思了自己17年的基层官员生涯。“作为一个兵我是有功的,作为一个官我是有过的。”他承认,在官场混了多年,时常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曾代表干部承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但实际上往往流于空谈,我们索取农民的太多,给农民的太少。”

  在他将于近期出版的一本书中(关于他致信国务院领导的前前后后以及近一年来的经历与思考),李昌平表达了他的反思。

  他仍然坚持当务之急是要给农民“国民待遇”。他为诸如户籍改革等新气象感到由衷高兴。

  与一年前相比,在满怀激情之外,李昌平对“三农”问题的看法多了一些冷静和理智。去年监利县由李昌平的那封信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改革,以同样轰轰烈烈的方式收场,声称取得了“监利经验”,然而就在总结“经验”后三个月内,当地又连续发生几起恶性涉农事件,四位农民死于非命。诸如此类的事情让他认识到,“三农”问题积弊是多么深重,问题的解决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愿意做一些更为具体的事情。

  李昌平已有了新的去向。过两天,他要北上履新,这是他辞官以来的第三份工作。与前两次在公司间跳动不同,这次他要到北京一家政经类杂志做编辑。“我不会走上纯学术研究这条路,我的理论基础不够,但我有底层经验,我认为中国改革最需要的是行动者和生活战斗在改革一线的理论工作者。”

  在李昌平辞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整整一年后,他经历了辞官—下海—从文的过程。

  2000年度人物候选人

  入选理由

  王家卫

  香港始终不懈地坚持艺术电影创作的少数导演之一。2000年声望达到了顶峰,其执导的影片《花样年华》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及最佳美术成就两项奖。

  龙永图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首席谈判代表。2000年,中国加入WTO谈判和美国、欧盟等成员达成协议,取得决定性进展,使中国入世这一多年的梦想指日可待。

  刘永好

  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希望集团总裁。作为一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的上市成为年末财经新闻的一大焦点,而它的第一大股东刘永好自然再次成为新闻人物。

  伏明霞

  2000年奥运圣火缓缓熄灭时,我们依然久久难以忘怀伏明霞脸上的灿烂笑容。这位23岁的武汉选手从1992年开始,连续3届奥运会均为中国赢得金牌,创造了国际跳水界的“伏明霞神话”。

  孙雯

  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队长,“铿锵玫瑰”的代表人物,岁末被国际足联授予“世纪足球小姐”称号,与足坛传奇人物马拉多纳、贝利一起,登上了国际足联的领奖台。

  张平

  因作品《抉择》2000年10月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今年一系列反腐大案的背景下,这位反映现实、鞭笞腐败的山西作家红极一时。由《抉择》改编成的影片《生死抉择》轰动全国。

  李泽楷

  作为香港盈科拓展集团主席,年仅34岁的李泽楷在2000年续写新的传奇,8月17日成功并购香港电讯,涉及金额达380亿美元,缔造了亚洲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

  杨焕明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草图向全世界公布。作为这个项目在中国的负责人,杨焕明在这场被人称为可与“阿波罗计划”媲美的伟大工程中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柳传志

  其麾下的联想今年大举进入互联网,又是与香港盈动结盟,又是投巨资成立“FM365网站”,成为传媒焦点。2000年1月,柳传志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