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华版宿迁医改报告发布 与北大版报告评价迥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1:37 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徐春柳)昨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在京发布《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对江苏宿迁医改给予积极评价。这与此前引起广泛关注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的《宿迁医疗报告》作出的负面评定有所不同。

  清华:“是积极的尝试”

  北大:“医疗负担加重”

  清华版“宿迁医改报告”给医改的评价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明确的借鉴意义。而北大版则认为,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两者之间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昨晚对本报表示,两份报道,看到的现象其实都差不多,比如都提到了有的医院让病人多检查,多消费。“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改革前就存在。”魏凤春说,“改革前有十个问题,改革后还有四个,你说成不成功?”

  魏凤春介绍,当初宿迁医改的背景,从供方来讲,公共卫生资源短缺,缺医少药,另一方面从需方来讲,人民的支付能力跟不上。“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现在基本上解决了,看病贵方面,一些常规疾病如阑尾炎手术由于竞争,价格也下来了。”魏凤春认为,改革适合当时当地的形境,大的方向是正确的。

  北大:“不愿评价清华版”

  清华:“无意与北大PK”

  北大版报告的负责人、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对于清华版报告不愿作出评价。她表示,医疗资源由政府主导配置才更为有效。李玲称作为配置资源的工具,市场只能解决效率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公平的问题。她认为,
医疗改革
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不能用其他方面改革经验去套。

  “李玲老师的这个判断当然是正确的,我也认为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足,政府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魏凤春说。

  “我在李玲老师之后去宿迁调查,其实只是巧合。”

  魏凤春表示自己无意与北大PK,对宿迁的关注完全来自兴趣。

  ■宿迁医改

  宿迁医改始于1999年,当时江苏省宿迁市卫生资产4.95亿元,人均卫生资产处于江苏省最后一位。随后,宿迁开始后来广受关注的“卖医院”模式,将全市134家医院卖掉133家。卖医院所得全部投入公共卫生防保体系。政府不再办医院只是监管。到2004年,宿迁卫生总资产已达15.39亿,其中民营比例由1.2%上升至62.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6,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宿迁 医改”的相关新闻
清华报告称宿迁医改成功 与北大报告针锋相对 (2006-12-07)
清华某学者调查报告肯定宿迁医改 (2006-10-04)
一笑天:对李玲宿迁医改报告的十点质疑 (2006-06-27)
刘洪波:李玲的宿迁医改报告该咋读? (2006-06-27)
雪里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评价宿迁医改 (2006-06-27)
邓继红:市场化医保缺位,宿迁医改功败垂成 (200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