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图书漂流初来郑州有些冷 将最终考验市民之间的信任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1:47 东方今报

  

图书漂流初来郑州有些冷将最终考验市民之间的信任度

  穿西装男子把台阶上的书一一捡起

  漂书,就是把自己目前不看或者很喜欢的书,贴上醒目标签,然后放在公共场所,让其他人带走免费阅读,大家读完后再自觉地放在公共场所供他人阅读,互相交流。

  漂书发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国外,2005年末,图书漂流开始在国内引起部分人的关注。2006年1月,由国内某出版社发起,在上海、成都等11个城市开始了一场大型的图书漂流活动。

  如今,郑州市的部分公共场所也出现了漂书,由郑州两所高校数十名学子发起,书上写着“可以拿走看,但看完还要放在公共场所”。对于这些漂书,你敢不敢拿走看?看完后你会放回公共场所吗?会不会留下来收藏?

  校园:大学生对漂书有些漠视

  12月5日下午1时,河南农大桃李园学生公寓。农大园艺专业2005级2班的20名学生拿出30本藏书,贴上“漂书”的书签,分别把书放到桃李园公寓的中心花坛长凳以及食堂门前的长阶梯上。

  2时20分,一个打羽毛球的女孩经过食堂,看见了台阶上的漂书,她蹲下身捧起一本《商界》翻看。女孩叫胡雨娇,是农大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

  “第一次听说漂书,感觉很好,他们很信任我。”胡雨娇有些兴奋地说,刚看到这些书时有些怀疑,还以为是同学间开玩笑呢。读完扉页上的“漂书书签”,她说:“我有多余的书,有机会也要拿出来漂。”

  对于漂书,学生们驻足观看的不少,但多数最终都选择了绕开。傍晚,园艺2班拿出的30本书仅“漂”出去5本,大家并未因此泄气,“我们想再联系更多大学生加入”。

  社会:

  从无人问津到被人“包圆”

  6日下午1时,郑州轻工业学院社团指导管理委员会的几名学生带着10本书,来到文化路上的科技市场漂,这里人流如织。他们把《余秋雨散文集》、《呼啸山庄》、《读者》等书放在进出科技市场必经的台阶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始终没人拿起这些书,认真地看看书上的“漂书书签”。

  大家很失望正准备离开时,一个穿西装的男子出现了,在仔细翻看“漂书书签”后,他最后把台阶上的书一一捡起,放在怀里走进了科技市场。

  “不知道他看过这几本书后,会不会写上自己的感想,再放到公共场所。”大学生们有些忧虑。

  调查:

  六成人支持漂书

  在漂书的同时,同学们随机进行了调查,问卷最后一题是:你愿意把闲置的藏书拿出来,让它漂向社会,让更多的人获得读书的乐趣吗?

  30个被调查者中,13个人明确表示不会,17个人支持。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一位老师说:“我的书都是专业书,很有用处,我不 会把它漂给陌生人。专业书淘汰得也很快,四五年就得更新一批,一般情况下淘汰的专业书,我会卖掉。”

  农大外国语学院的小冯则说:“把闲置的、不会再看的书当废纸卖掉,不如赋予它新的生命。我也期待着收到一本漂书。好像传说中的‘漂流瓶’,很新奇、浪漫。”

  观点:漂书考验市民之间的信任度

  发起此次漂书活动的是河南农业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学生,他们发出倡议、号召大学生和有书的市民加入到“漂书”行列,大家认为:读书的乐趣不仅在于徜徉其中,还在于与人分享;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将看到不同的内涵;与人交流,可以多一趟精神的旅行。

  对于漂书,省社会科学院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苏林表示,互相交流剩余的图书,交流读书心得,绝对是促进知识交流的好形式。

  “漂书和捐书的意义不同。”牛苏林说,很多人将书捐给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这些书的受众就被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里了,而漂书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一本书,好书的受众就扩大了,文化交流的内涵也随之产生。

  “漂书遇冷很正常,毕竟这需要一定的知识支撑和很高的素养,何况是新生事物。”牛苏林认为,这种活动可以检验出市民之间的信任度,在缺乏信任的社会里,可能很多人不会去碰放在公共场所里的免费图书,他们担心这是别人设下的圈套。

  采访中,许多首次听说漂书活动的市民提出,好书能漂的原则就是“爱要释手”,而不能将书据为己有。支持漂书的部分市民建议,一开始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公共场所进行漂书,合理引导,让漂书活动慢慢被接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