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沈怀信图书馆”落户华西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6: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一位是西南骨科医学的奠基人,一位是美国著名高等学府的终身教授,由于共同的医学信念,他们建立了近30年的跨国友情。今日,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赵以甦捐赠,以华西医院骨科元老沈怀信教授名字命名的“沈怀信教授纪念图书馆”,将在华西医院正式落成。

  一段友情跨越27个春秋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沈老的家,由于记错了单元,沈老亲自下楼给记者带路。虽然已经白发苍苍,沈老仍双眼明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很难想象眼前的老人已接近九旬。“那已经是近30年的事情了。”谈起他与老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人教授赵以甦二十多年的友情,沈老思绪万千。

  1979年,赵以甦教授带领着30多名美国医学专家,来到当时还很闭塞的成都。两人一见如故,开始了长达27年的友情。据沈老回忆,当时国内的关节置换手术尚处在发展初期,手术使用的假体很稀缺,一般都要患者自己准备。访问团不仅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假体,更带来了当时美国最新的关节置换技术。“这种手术在国际上已经开展很久了,但国外一直不愿意透露给我们。赵教授是华人,是他无私奉献给我们的”,沈老笑着告诉记者。

  在赵教授的启发下,沈老开始着手骨固着剂“骨水泥”的研究。终于在1981年,“骨水泥”正式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该项发明当年获得四川省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奖。在随后二十多年中,赵教授数次来华学术访问,沈老也受邀赴美,两人友情不断加深。

  一份惊喜老友捐赠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我也是才知道的。”沈老笑着说道。初次见面,赵教授就常听沈老感叹内地的资讯闭塞,无法迅速获得国际医学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遂邀请沈老赴美考察,并打算为他捐赠一所图书馆。

  经赵教授争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于今年捐赠一所以沈老名字命名的纪念图书馆。“他一直没告诉我,想给我一个惊喜。书都搬过来了,我才听说。”说到这里,沈老也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决定提前去看一看图书馆。

  记者跟随沈老来到华西医院信息楼6楼,走进了揭幕在即的沈怀信教授纪念图书馆。图书馆布置得极其典雅,环境安静。进门的左边摆放着电脑、打印机和中文书籍,而右边则是赵教授从美国带来的近20年来美国出版的权威骨科医学专著、年鉴和杂志。沈老翻开一本本医学杂志,回身对记者说:“通过看这个,医生可以了解世界最新的医学尤其是骨科的发展动态,让我们不会落伍,对年轻医生的成长也大有好处”。

  一生传奇“三指神医”感动同行

  据了解,1950年沈老来到华西医院外科,1956年被任命为骨科组组长。当时医院有一台30年代进口于美国的X光机,这台老爷机器,只有沈老一人能够操作,被应用于闭合式复位的手术中。为了手术效果,沈老坚持不带铅手套保护。

  因为长期积累,沈老左手不断出现异常状况:先是手指的汗毛消失,指甲出现黑色条纹;接着左手手背的皮肤开始变得粗糙。1971年,沈老的左手食指出现溃疡,经皮肤科检查,确诊为放射性皮炎,被要求立即将食指全部切除,以防止扩散。“但我舍不得。缺一根手指,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沈老笑着回忆道。为了慎重起见,医院将切下的手指组织送到北京、天津、广州会诊。广州的结果让人震惊:放射性皮炎并引起癌变。无奈之下,沈老的食指、中指、无名指遭不同程度截肢。2001年6月,病情加重,老人的无名指、食指全部被切除,只保留了指根。

  截去手指后,沈老虽然无法再上手术台,但仍坚持每周坐诊,为病人排除病痛。去年,美国健走行动的骨科专家来到华西医院,知道了老人的故事,这群驰名世界的医学专

  家冲老人竖起了大拇指,眼里流露出深深的

  敬意。 实习生王维记者张雁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