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找到昔日"债主"33年前一张欠条如愿兑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9:55 石家庄日报

  33年前,海军某部湖北籍军人李新海给一烟酒门市的服务员打下一张300元的欠条。

  日前,已两鬓斑白的老人刊登寻人启事,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昔日“债主”,将300元钱归还。

  33年前的一张欠条如愿兑现

  本报邯郸电(记者杨伟广)前不久,一位年已70岁的湖北老人李新海在邯郸媒体上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要寻找一位33年前曾在河南邓县第一烟酒门市部当服务员的邯郸籍女士王秀芳。几天后,他竟如愿联系上了今年66岁的王秀芳老人,将33年前借下的300元钱还给了“债主”。

  昨日上午,王秀芳老人向记者讲述了故事的经过。1960年,20岁的王秀芳离开邯郸去河南南阳上学,毕业后在当地参加了工作,1970年调到河南邓县第一烟酒门市上班。其间,经常有部队上的人来采购物品。记得1973年的一天,几位军人来采购东西时,身上没有带够钱,但又必须把物品按时运回部队,其中一位军人便提出可以打一张欠条,并承诺等下一次来了一定把钱给还上。“考虑到他们是军人又是门市的常客,我便答应他们可以把物品先带走。”老人回忆说,当时有一位军人写下了一张欠款300元的条子,但他具体叫什么名字早就记不清了。

  没过多长时间,因工作调动,王秀芳回到家乡邯郸。离开时她就给部队去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已不在烟酒门市工作了,所欠的货款已由她本人垫付。“后来我就把那张欠条弄丢了,这件事也早已忘记了,真没想到,三十多年了,那位打欠条的军人还一直记着……”王秀芳老人动情地说。前几天,她的儿子看到媒体上的寻人启事后,她才意识到对方要找的那个人可能就是自己。一打通电话,提到当年的情景,谈到借款一事,两位老人都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随后,李新海老人坚持将那300元钱还给了王秀芳老人。

  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湖北的李新海老人,他激动地说:“这件事在我心里搁了30多年了,虽然钱不多,但当年的承诺,就是到老我也要兑现,总不能做个不讲诚信的人。”据他讲,1973年打下欠条后不久,他就收到了部队转来的王秀芳的来信,但部队很快开到湖北抗洪抢险,他在执行任务时不小心把信给弄湿了,致使信上的字迹模糊不清,无从辨认地址。后来,他和河南新乡的战友赵宣力多方打听,只知道王秀芳回到了邯郸,却没有人知道详细地址。人到老年后,李新海更是一直惦念着此事,心里总也放不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邯郸打出了寻人启事。

  王秀芳的儿子邓先生感慨地说:“李老的行为使我更加了解了‘诚信’二字的真正含义,他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