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专家“弃龙说”遭炮轰九成网友反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9:58 石家庄日报

  “重构国家形象品牌”已列入社科课题专家提出“弃龙”9成网友反对

  因为与西方文化习惯相悖,有上海专家建议,传统的“龙”形象被指不再适合作为中国的形象标志。此言一出,立即引来网上一片反对声,超过九成网民对此表示反对。

  据《新闻晨报》报道,近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
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在此研究中,吴友富提出,“龙”的形象容易让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误读,甚至遭到别有用心的歪曲。

  “龙”的形象易引来误解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在顾及历史因素的同时,考虑当代的时代特色,考虑到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与特征。此外,还要考虑到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等因素。

  就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实现途径,吴友富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

  要允许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4日,针对有关专家的“弃龙之说”,云南大学教授、文化学者石鹏飞说:“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我们不能要求以后国人吃饭也必须用刀叉,我们在与国际接轨的时候还必须考虑民族的承受心理。”石鹏飞教授认为民族之间都有不同的差异,龙从来都是我们的图腾,中国人强调龙凤呈祥,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承,也是一种民族心态。西方人有看法就保留好了,我们不能因为西方人的想法来改变。

  “我们现在端午节的时候还在划龙船,过年的时候还在耍龙灯,那这些风俗是不是也要取消呢?我们要允许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包括文化的差异。”

  9成网友反对“弃龙”

  “弃龙”说一出,立即得到网友的热烈反应,不少网友对要“取消”龙的“代表地位”提出了异议,并对“容易招致误读误解”的“弃龙”理由表示不理解。

  4日,某网站以“你认为是否应该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推出投票调查,97469名网友参加了调查,其中:87804名网友表示“应该,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象征,早为中外所普遍认同”,占投票人数的90.08%%;7788名网友表示“不应该,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误解中国”,占投票人数的7.99%%;1877名网友表示“无所谓”,占投票人数的1.93%%。据《生活新报》

  【相关链接】

  学者呼吁“龙”英译名改用Loong

  针对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弃龙”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佶日前发表文章,高呼要“为龙正名”:将中国龙英译为“Loong”,弃用错误翻译“Dragon”,并认为这是避免中国龙受到误解的根本之道。

  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喜气、吉祥的龙,长久以来却被西方人认为是邪恶、凶狠的化身。黄佶6日介绍说,根据许多中国语言学者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错误翻译成了代表魔鬼、撒旦的“Dragon”一词。

  Dragon与龙的区别

  为了验证黄佶的这一观点,记者查阅了相关史料书籍,发现的确有将“Dragon”描述成“七头十角、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凶恶无比、要吃新生儿的红色巨型怪兽”的文字。记者随后又查阅了1993年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出版的《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发现该词典309页上也有一幅“Dragon”表情凶狠、口吐火焰、做攻击状的插图,“Dragon”一词在该词典上的第一项释义是:“一种假想出的有翅膀、能喷火、残暴的大型怪兽。”显然,“Dragon”性情凶猛、口中喷火、凶狠具有攻击性的形象,与中国龙作为传统“瑞兽”的形象不符。

  Dragon与龙的错误互译

  既然两者形象不符,为什么龙会被翻译成“Dragon”呢?对此,黄佶认为,外国人最初把“龙”翻译成“Dragon”,首先是因为两者大体上都是蛇身,外形上有相似之处。其次,由于“dragon”当时还隐喻罗马帝国,而同样拥有庞大力量又是多神教的中国也被认为具有“dragon”的霸气。再次,中国古代的皇帝都身穿龙袍,对臣子平民而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形象威严而凶残,所以也被认为与“dragon”有相似之处。

  黄佶推断,当时的翻译者可能只考虑到了“Dragon”和“龙”在外形的相似之处,而没有考虑到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喜庆的“龙”和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恶、诱惑的恶兽“Dragon”之间的重大区别。

  黄佶告诉记者,“Dragon”和“龙”的错误互译沿用至今,直接导致了中国龙在西方世界被误解和歪曲。在当代西方社会,“Dragon”经常被用来形容悍妇、坏脾气的人、赤字、火灾、甚至恐怖主义。而在二战期间,西方各参战国和敌对的纳粹德国都彼此称呼对方“Dragon”。可想而知,和这些小则遭人厌恶、大则使人恐惧的事物同名,中国龙在西方是多么容易遭到误解和歪曲。

  呼吁用“Loong”

  基于上述原因,黄佶从一年前就开始四处呼吁弃用“Dragon”,将龙的英文翻译成“Loong”。黄佶告诉记者,在他之前,其实已出现过不少用“Loong”翻译“龙”的实例。例如李小龙的中文名音译为“LeeSiuLoong”;上世纪40年代福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龙凤牌香烟烟标上的英文翻译为“LoongVoongCigarettes”等。

  黄佶表示,就在今年11月20日,一种由中国人自主开发的龙芯处理器也在几个星期前正式把英文译名定为了“Loongson”。

  期待政府采用“Loong”

  对比来自民间的支持,黄佶告诉记者,他也曾先后写信给奥组委、中国龙舟协会,建议这些单位在对外宣传时将龙翻译为“Loong”,在像奥运会这样重大的场合为龙正名。但让黄佶感到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他没有收到过任何回音,用“Loong”弃“Dragon”的建议还未被任何政府机构所采纳。(新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