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的家怎么了(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2:01 新闻晚报
□孙云晓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六、为什么孩子爱“煲电话粥”、狂发短信?

  初二男孩裴钢的母亲向我反映:我儿子一上初中就缠着我买手机,可没料到他自从有了手机,就对发短信上了瘾,不管是写作业、吃饭还是看电视,都一心二用,不停地发短信。不久前,老师向我告状,说他上课时给同学发短信笑话,弄得课堂乱成一团。我要没收他的手机,他就大喊大叫,甚至把手机藏到同学那儿,真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他。

  12岁女孩依依的母亲也有类似的困惑。

  依依本来是个依赖性特别强的孩子,有什么事都跟我说。可是自从去年上了初中,我明显感到她变了,开始悄悄地、神秘地和同学“煲电话粥”。有时我凑过去想听听她在说什么,可只要一听到我的脚步声,她就会放低声音对着话筒说:“咱们先聊到这儿吧,我妈妈来了。”

  我现在特别着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问题多,学习压力大,如此神神秘秘地交往,出了问题怎么办?无奈之下,我只好找她谈心,可是无论我怎么开导,依依总是沉默不语。

  是的,“煲电话粥”、狂发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中学生中的普遍现象,父母应该怎么去应对呢?

  一、“煲电话粥”、发短信是渴望和同伴交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主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的影响。10岁以前,家庭的影响力最大,这时的孩子最渴望父母的陪伴,最在意父母的评价,遇到困难或有心事时,父母是他们倾诉的首选对象。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的影响力渐渐超过了父母。由于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对此心怀敬畏,甚至不顾一切地加以维护。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孩子们彼此分享欢乐、分担忧虑、守护秘密,享受着同龄人带来的轻松和自然。

  二、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

  父母和孩子的成长环境相距甚远,独生子女内心的孤独感是父母无法理解的。建议父母在多跟孩子交流的同时,鼓励孩子和同龄朋友交往。同时,不要不加分析地认为孩子“煲电话粥”、发短信是十恶不赦的坏事而严加禁止。告诉孩子,虽然电话、短信方便高效,但它毕竟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它只是沟通的辅助手段。越是现代生活,越需要丰富的情感交流,一个善于面对面交流的人,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三、订立亲子协议与子女签协议是当代父母的一种教育智慧。父母和孩子订立协议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亲子协议必须体现平等和诚信,协议各条款应由双方协商订立。其次,改掉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改变孩子的一种行为习惯需要一个过程,父母不能一厢情愿地急功近利,而应该采取递减的方法,如过去每天通话1小时,现在改为45分钟,下一步改为30分钟。当然,有减就要有加,减少了孩子“煲电话粥”的时间,就要鼓励孩子增加面对面的交往,这样才能维护孩子的友谊,便于孩子接受。

  最后,奖惩措施要得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