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6在喜马拉雅--中尼边界第三次联合检查野外作业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4:52 世界知识

  张明

  4月的青藏高原,乍暖还寒。

  乍暖还寒的青藏高原,走来了一批身着防寒服、背负行囊的队员。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陕西、重庆、云南……甚至,还有来自邻近的山地王国——尼泊尔的。

  他们身份各异,有测绘专家,有工程师,有医生,有官员,还有普通老百姓。

  他们将在这巍巍雪域高原,走完一段漫漫的边界联检征途。

  他们要做的,是对1400多公里长的中尼边界线上的98棵界桩进行维护和测量。

  中尼边界沿喜马拉雅山脉蜿蜒而行,边界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最高的地方海拔达8000多米。这些地区地质 灾害频发,常有暴雨、雪崩、泥石流等出现,绝大多数地方是生命禁区。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这些地区大都人迹罕至,交通、通讯都极为不便。

  这些队员,就是要在这样的地方,分成五个组,在各自作业段上展开他们的工作。

  2006年4月初,他们踏上了征途。

  没想到的是,中尼双方人员还未会面,就遇到了麻烦。

  按计划,这次边界联检野外作业期间,双方人员驻在中方境内,从中方境内上界。作业开始前,尼方人员要从其首都 加德满都赶至中尼边境樟木口岸与中方人员会面。可是,就在4月初,尼泊尔国内原本动乱的局势加剧,全国戒严,从首都至 中尼边境地区的公路,在那段时间被封锁了。

  为此,尼方外交部召开了紧急会议,联系航空部门,包用直升机,将尼方队员送至边境口岸。

  联检的路,充满艰辛。

  队员们前往60号、61号界桩时,发现必经之路上的一座桥,早已被水冲走。

  只能搭桥而过。

  队员们不分领导、组员还是民工,或到山上砍树,或在岸边砌桥基,或在河里搭湿重的木头。其间,有一名队员滑到 了激流中,差点被水冲走。

  当天下午,在忙碌了几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在咆哮的绒辖河上,建成了一座新桥。

  可是,过了两天,就在联检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桥又被山洪冲毁了。

  那时,搭桥最需要的斧头已被不小心丢失,队员们只好用菜刀作斧头砍树,光着脚丫在急流滚滚的河上来回忙碌,终 于搭成了一座更高、更宽、更稳的桥。

  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在前往44号界桩所在地的擦热大本营途中,连续走了四天后,有的队员因严重的高原反应,直挺挺地晕倒在了雪地 里。有一名尼方人员,曾一度走到了生命的边缘。

  甚至,联检组雇的高原之舟——牦牛都被累死了。

  然而,再苦再累,队员们都挺着,扛着,为维护和测量界桩默默工作着。

  施工用水紧缺,他们就用自己喝的水来拌砂浆。

  下雪了,他们就用自己的雨衣来包水泥。

  下雨了,他们就撑着塑料布来保护施工中的界桩。

  测绘数据稍稍不达要求,他们就会守着,候着,一等就是数小时,甚至十数小时,一直等到半夜,一直等到凌晨……

  “五一”长假,他们在测量着界桩。

  周末,他们在维护着界桩。

  尼泊尔新年,他们在检查着一个个界桩数据……

  他们的心,时时刻刻系在界桩上。

  为了界桩,他们被毒蛇骚扰过,被蚂蝗叮咬过,被蚊虫侵袭过。

  为了界桩,他们数十个夜晚都在睡袋里度过,把结结实实的睡袋都睡破了。

  为了界桩,他们以方便面充饥,以压缩干粮作午餐,以雪解渴。

  为了界桩,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天道酬勤。

  在一百多天的辛勤劳作之后,他们迎来了一个果实累累的丰收之秋。

  截至2006年9月,各联检组已先后完成了本组上界作业,对中尼边界全线界桩进行了维护和测量,98棵界桩以 崭新的面貌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并有了精确的定位数据。

  以这些成果为基础,中尼两国人员将进一步合作,起草叙述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的联检议定书并制印议定书附图。

  他们收获的,还不只这些。

  57号界桩自1962年树立以来,在1979年的第一次边界联检和1988年的第二次联检中都未找到。

  有人说,发生泥石流,界桩随山体垮掉了。

  在不少人都认为该界桩可能已灭失的情况下,竟在这次联检中,距第一次竖立该界桩44年后,队员们经过数天的长 途跋涉,把它找到了。

  那一刻,队员们抚摸着界桩,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联检,也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中尼边界有79个号、98棵界桩,其中,37号、38号界桩只在地图上标了号而并未实际竖立。这两棵界桩因所 处位置地形极为险要,难以进入。

  这次,联检组派出小分队,准备去竖这两棵界桩。数天跋涉后,他们到了一片河滩。

  在那里,甚至都可以望见37号、38号界桩所在国界线附近的山了,河床却变得异常狭窄,激流汹涌,两岸峭壁挺 立。小分队百般尝试,还是不能前进半步。

  那里,离拟竖界桩点不到三公里。

  这次探路,是遗憾的,遗憾在队员们最终仍没能进入37号、38号界桩拟竖地,然而,这次经历又是令人欣慰的, 因为它见证了队员们的不懈努力。

  在与当地群众相处时,队员们赤诚相待,给当地捐款办学,为当地老百姓免费送医送药,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队员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其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差距很大。

  这样一群人,在一百多天里同吃、同住、同行、同工作,不但没有任何摩擦,反而还结下了深厚友谊。

  尼方人员大多不吃猪肉、牛肉,各组就尽量采购其他肉食品。

  中方人员还把最好的房间留给尼方人员住,把最好的车留给尼方人员坐。

  尼方人员为表谢意,给中方人员都送了一尊释迦牟尼像,说愿佛祖保佑中国朋友。同时,他们更希望中国朋友以后看 到它时,能够想起这段难忘的岁月。

  联检工作结束时,中方人员把尼方人员送到樟木友谊桥头,尼方人员过了桥,快要返回时,双方人员的泪,哗一下, 齐齐地流了下来。尼方人员又把中方人员送过桥。接着,中方人员又再次把尼方人员送过桥去。

  双方人员的手,握在一起久久松不开。

  2006年11月,中尼边界第三次联检表彰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次大会上,有四个单位被评为联检先 进集体,有24名人员被评为联检先进个人。

  以上是这次联检野外作业的一些片段。

  我们想通过这些告诉人们,2006年,在喜马拉雅,在远离喧嚣城市的数百乃至数千公里之外的那片生命禁区,曾 有这样一群人,穿梭其间。

  他们,用一身汗,一身水,一身泥,写就了“忠诚”二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