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天,我是否依然买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8:24 东方网

  东方网特约记者吴立德、李慧华报道:时下,随着私车拥有量的上升,住宅小区停车位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那么,上海住宅小区在设计时,能否充分考虑需求,满足(至少是一户一车位)的需求呢?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车学娅的回答是——绝无可能。

  新标准车位缩水

  车学娅的回答是有根据的。她拿来新版的《上海市建设工程交通设计与停车场(库)设计标准》,翻到住宅小区设计这一章,向记者解释说,中环以内,新的标准在住宅小区停车位的配置上,比原来的标准又降低了。新标准规定,一类住宅(大于等于150平方米),环线内的最低标准是0.8泊/户,二类住宅(100至150平方米)是0.5泊/户,三类住宅(小于等于100平方米)是0.3泊/户,而旧版的设计标准,这三个数据分别是1.0、0.6和0.4。

  上海的私车拥有量在逐年攀升,为什么住宅小区的车位设计标准反而降低了呢?车学娅说,这可以理解,因为上海的土地,越来越紧张了,只能让车位"缩水"。

  车位配备缺口巨大

  前文所述的标准,当然是规划要求的最低配置。如果可能,小区当然可以按1比1的标准配置车位。但你千万不要对开发商抱有什么幻想,期盼他们在车位的设置上会尽可能地多配置。

  目前,除了部分高档住宅及别墅会以1:1甚至1:2配套车位外,开发商通常只开发达到规划要求的车位数就算了。车位配置比规划滞后,使上海的配备车位存在巨大缺口。

  车学娅举例说,在最近她参加的一个设计评审项目中,开发商把规划红线内的地下,全部设为停车库,车库有200米长,400米宽,设计了7个出入口。不说巨大的停车容量,给交通组织带来多大的难题,就是如此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工夫,对一个规划7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来说,车位的配备仍然达不到一户一泊的要求。可以预见,今后5至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各家各户的车位"争夺战"也将上演。

  设计师们很无奈

  其实,作为像车学娅这样的设计师们也很无奈。因为标准就是这样,设计师们关于多增加车位配置、设计前瞻一点的建议,往往得不到开发商的响应。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车学娅曾经承接过市中心一个高层的设计,当她向业主提出增加地下车库设计时,遭到了业主的否决,理由是"中国不需要停车库,我们的发展不会这么快。"而事实是,今天这幢建筑内的所有小业主,都不敢买车,因为回家没有停车的地方;少数有车一族,则将车停在了隔壁的小区。"如果隔壁小区也不让我们停了,真不知我的车可以停在哪里?"业主陈先生一想起这事,就愁眉不展。

  "上海还算好的,车位配置达不到标准,规划就不批。我们在承接的外地一些城市的设计,车位这一块都被走‘后门’忽略掉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设计师这样告诉记者。

  无处停车的尴尬

  目前,上海的许多住宅小区都按月收取租费——露天车位小车保管服务费,每月一般在150元左右,室内车位则在400元至600元。对许多小车主来说,有车位租,就不愿掏十几万元买车位。"但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因为迟早有一天,住宅小区的车位还不够卖,想要再租一个车位,恐怕是难上加难了。"车学娅说,尽管现在还有租位,但他们研究院的同事已经开始买车位了,"这决不是杞人忧天"。

  事实上,市中心区的住宅小区,已经开始限制小业主购买车位,每户限购一个,先买先得。家住斜土路某住宅小区的谢女士,每天下班后都只能把车停在临近的街头停放点,然后步行十分钟回家,原因是她家已经购买了一个车位,而小区再也没有多余的车位供她停车了。"如果隔壁小区也不让我停了,看来我只能把车给卖了。"谢女士有点无奈地说。

  

  发展公共交通是首选

  那么,有没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呢?似乎没有可参照的经验,也无挖潜的可能。像"仁恒滨江"这样已经按一户一泊配备车位的高端小区,仍有可能满足不了要求。因为,今后越是这样的小区,小车拥有量越有可能达到户均2至3部。有的小区已开始地下停车库的改造,用立体车库来缓解矛盾,但即便如此,仍远水救不了近火。

  像我国香港、日本东京这样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的城市,又是如何解决私家车停放问题的呢?香港的普通百姓基本上不买私家车,出行依赖于纵横交错、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在香港,用5港元坐地铁能到达的里程,坐出租车则要30—40元港币。而在日本,则是用价格杠杆来限制私家车进入拥挤的市中心区,日本的停车计时是以20分钟为单位的,而且越是市中心的,越高昂。日本的私家停车场多设在屋顶,这在上海高容积率的状态下是无法实现的。

  上海已经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但日益增长的私家车与住宅小区车位的紧缺,以及有可能带来的各类矛盾,还需引起各方的关注。选稿:姚琳琳 来源:东方网—城市导报 作者:吴立德 李慧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