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部松口可以开办私塾 部分家长拒绝汉服戒尺(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01:57 国际在线

  教师周文华 计划在两年内办起私塾

  家住甘井子区523厂的周文华是大连西岗区某培训学校的政治教师。六代从教的特殊家庭背景不仅满足了周文华“桃李满天下”的愿望,也让他在父辈教育的熏陶下,一直保持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学、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一直想把这种兴趣进行有效的传递,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并且让更多的人继承其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周文华说
,国学复苏如今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头禅,真正不畏艰难,为之行动起来的人目前看来还是微乎其微。

  教育部允许个人创办私塾的消息传出后,周文华打算在近一两年里实现这个他自认为“最大胆又最具风险”的愿望——开办国学私塾。“有需求就肯定有市场。”周文华说,近年国内读经热的兴起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他仍然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国学还仅仅是一股热,或者说是一种噱头,要让孩子或家长真正理解其精髓,必须用事实来说话。”

  商人柳云行 认定“国学热”会带来利润

  同时,不少从未涉足教育行业的经商者也敏感地嗅到了这一商机,将目光瞄准了开办私塾。“打铁要趁热,国家一松口,迎合了受教育者需要的同时,也表明了这其中肯定蕴涵着相当大的市场。”大连某从事外贸商品交易的商人柳云行坦言告诉记者,他有意创造合格的硬件设施,并聘请经验丰富的私塾先生在大连开办私塾,目的就是靠这股“国学热”获得丰厚的利润。

  商人办学争议历来不小,有人也由此推测,国家批准个人办私塾后,容易让原本就被怀疑“作秀程度高于办学实力”的私塾成为鱼目混珠之地。更有人认为,私塾合法化导致其数量的扩大后,一些违法办学单位或个人会假借创办私塾之名,打着“教授国学”的旗号,背地里却搞起补课等名堂。“毕竟不能天天去进行监管。”

  部分家长 不要形式拒绝汉服戒尺

  大多数私塾的收受对象都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对此各有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民族血液中。”家住甘井子区玉浓街的葛先生说,在私塾授课方式日益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他会考虑让孩子进入国学私塾,培养孩子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但是师资一定要高要求,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连《论语》都没有读完,如果聘请他们来教授国学,将学不到任何东西。”葛先生强调,他虽然支持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但仍然为目前微乎其微的国学大师感到担忧。

  家住“青云林海”小区的家长孙女士对此坚决反对。“传统文化不是没有灌输的必要,但是私塾不可能给家长一个放心的,长久的保障。”孙女士说,不管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存在何种的弊端,但它毕竟是一个公认的稳定的教育模式,家长和社会扭转不了时代的方向,也必须去保证孩子的应试需求,“中国已经在趋于全球化,很多家长更乐于将孩子送到国外留洋。”孙女士觉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缺少一个大的氛围,很容易把孩子变得“不中不洋”。

  采访中,家长要么赞成要么反对,没有中立派。但与此前不同的是,一些赞成让孩子走进私塾,接受传统国学教育的家长有了一个共识:拒绝老古套的行头加身,依样画葫芦地照搬旧时私塾的规矩和摆设。他们认为,过多的追求形式会忽略教学本身的内容。

  相关说法 孩子应该接受传统教育

  “在中国历史上,私塾对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今天,这一教育方式仍然不失为现代基础教育可以借鉴的资源。”绿波小学的校长刘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学阶段的孩子接受传统文化和礼仪的熏陶,她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且利大于弊的。刘丽娜说,现在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传统武术一类的课程,而且都鼓励孩子们背诵《三字经》,“虽然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只能做到单纯的诵读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将逐渐地掌握,并能从中得到财富。”刘丽娜表示,现代社会的人才,学习外语,软件肯定必不可少,但做人做事的方法准则和礼仪也要从小教起。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陈壁生则认为“这是一个迟来的公布”。陈壁生说,教育多元化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一定需要按照千人一面的模式来培养。而且,私塾的合法化也意味着受教育者选择空间的扩大和选择权利的实现,在教育多元化时代一种非常宝贵的改革尝试,公众对私塾应该抱着更加宽容的心态。记者 程果

  来源:半岛晨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