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旧桥·流水·人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07:42 南海网-海南日报

  

旧桥·流水·人家

  海口市得胜沙路旧桥所在地,现在已经成了商业步行街道。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行走在长而弯的新华北后街,记忆总会把80多岁高龄的冯肇昌老先生带回到少时的情景。那时,这里有一条从海甸溪经海关方向流出的一条河流,淙淙的流水一直流到百货大
楼、西门外、青少年宫附近,河边住有人家,河面上有摇曳的小船。而令冯老先生至今还忘不掉的是,当时这条小河上曾经跨有3座桥,即得胜沙桥、善善桥、牛路头桥。

  据了解,由于洪潮的作用及历代泥沙淤积分布不匀,造成海口地区的港汊、小河、塘沼星罗棋布,因而海口历代建造的各种各样的桥涵也多。

  南门桥:最早的古桥

  冯肇昌老人告诉记者,当时位于富兴街东端、连接新华北路的善善桥跨着新兴街(今中山路西口至解放路口)后溪,小船可溯溪而上,一路摇到海口市五爹塘(解放后填塘建成工人文化宫)。老人依然记得,每到春节时候,河面上可热闹了,一些“海北爹”(海口人对徐闻一带群众的俗称)会摇着小船来这里卖柴。柴都是一把把地卖。想买柴的人家,只要招呼一声,小船就可摇到其家门前,人们只要把房门一开,就可把柴从船上接到家中。

  老人说,百货大楼后面现公厕位置,还有一条桥,叫牛路头桥。当时附近有很多村庄,经常有人拉着牛从桥旁经过。

  冯肇昌老人还记得,博爱南横路当时是一条狭小的小溪,没法通船。而跨在小溪上的南门桥也不长,是木桥。

  据我省文史工作者冯仁鸿介绍,南门桥是海口建得最早的古桥。海口建城前,所城南门外已形成道路,有双塘尾路(今博爱南路),是海口至府城必经之路。但因途经美舍河支流,常为洪潮所阻。于是,在明正统5年(1440年),知府程莹在今博爱南横路建起了海口最早的桥———迎恩桥,也叫迎龙桥、复龙桥,俗称南门桥。

  仙桥:有一个不老的传说

  “仙桥路现址位置曾经是一座桥,叫仙桥,是当时海口最大、最长的桥,东起白龙北路北端,西至和平北路北端,全长700米。”我省文史工作者冯仁鸿说,关于仙桥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传说在200年前的清王朝乾隆年间,府城草芽巷吴家一千金小姐,嫁给宜洲都(今白沙坊)桥板村崔家公子。一次,千金返娘家,涉水过河。当时白沙河从宜洲图(亦称岁首届)至通津上坊,宽近千米。千金仅距百步便到达河对岸,但因正值海潮上涨,挡住了归路,只好返回夫家,但在仅距百步到达河岸时,迅猛上涨的海潮又挡住了回程,幸而河中有一片草滩高地,千金徘徊入夜,不见有过路人,只好在夜色茫茫的堆上直待天亮。此时海潮已退,河床干涸,吴千金才回到了娘家。此后逢年过节,不是家长强迫,吴千金是懒得回娘家的。她的祖母陈氏溺爱孙女,便拿出数万银元,筹建白沙东西两桥,方便孙女来往,也为世人做了一桩善事。

  冯仁鸿说,此故事所说确有其人。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九称:“白沙东西二桥在(府)城东北十里,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编修吴典母宜人陈氏创建。东桥长十有二丈,水门五;西桥长七十余丈,水门二十一。”

  旧桥多数为石板桥

  几十年前,海口到处是河流、港汊,因水多,桥也多。据有关书籍记载,海口市区旧桥除南门桥、善善桥、得胜沙桥外,还有凝善桥(原址在今海南物资局宿舍,原有水道通盐灶港,解放后,政府把其修成地下水道,桥现已不复存在)、履安石桥(古长沙坡与振东街、三亚街隔有一条海甸溪支流,履安石桥跨溪而过,长沙坡得以通连振东街和三亚街,也是海甸居民入市通道。建国后,因市政建设和治理污染的需要,填小溪为路,同时将桥拆除)。此外还有龙舟墩桥,即现博爱北路与长堤路相交点的东南约100米处,原是海甸溪中一小洲,现龙舟墩桥已和海口市区陆地连成一片,桥址也不复存在。

  冯仁鸿介绍说,海口的旧桥大多数为石桥,极少有木桥。据介绍,人们现所熟悉的人民桥,1952年建起之初是一座连接海甸岛与长堤路的木板桥。然而该桥不久就被洪水冲垮。1969年,为了方便群众和开发建设海甸岛,海口投资新建钢筋混凝土桥。

  在新华北后街口即得胜沙大厦旁,通过冯老的指点,记者找到当年的石板旧桥———得胜沙桥的遗址。记者看到,新华北后街口周边都是平坦的路,但独此入口处为拱起形状,因为这是当年得胜沙桥的桥栏。冯老介绍说,此桥是石板拱型桥,小船可从此桥摇入新华北后街。但如今,流水消失了,此桥也不存在了。

  (本报海口12月8日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