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乡亲们的日子更甜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09:39 河北日报

  ——记平泉县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党支部

  近年来,平泉县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党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团结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加快发展。全村设施蔬菜面积由3年前不足400亩猛增到12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年前不足2000元猛增到5290元。今年7月,该村党支部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40名党员的行动——

  兢兢业业作奉献

  认认真真作表率

  让每个党员有压力、有动力,成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这是该村党支部抓工作的一大思路。他们规范了全村党员的行为和职责,把科技示范、勤劳致富、生产服务、治保、民调等工作量化,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形成了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

  2000年,村党支部号召村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大棚。万事开头难,一没技术,二没经验,村民谁也不愿意冒险“第一个吃螃蟹”。后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搞示范,党员刘立峰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多次到辽宁凌源学习技术、考察市场,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投资1.7万元建成一个长60米的暖棚。当时,村里很多人不理解,有的人甚至说起风凉话:“要想穷,扣大棚。”刘立峰顶着各方面的压力,下决心要闯出一条致富路。他从早到晚认真学习,从种到收精心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刘立峰的大棚除收回成本外,还纯赚3000多元,随后他又建起两个大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末全村就建棚100多个。

  走上致富路的刘立峰,致富不忘众乡亲,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积极帮助群众建棚,尤其是在育苗、嫁接、定植等关键时期,他总是先放下自己的活计,去帮助经验不足的村民。几年来,刘立峰累计借给群众资金10万多元,帮助协调贷款25万元,帮扶贫困户脱贫28户。

  一名党员一盏灯。郑杖子村40多名普通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作奉献,认认真真地作表率,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百姓学有标杆、困有扶助。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上下形成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团结互助、科技致富的浓厚氛围。

  村民群众的心声——

  党支部当好火车头,我们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靠着党支部这个火车头,我们的日子一定会更好!"这几年,眼瞅着村里的喜人变化,郑杖子村群众喜上眉梢,乐在心头。

  村民们忘不了,为给群众寻求一条致富之路,村干部多次到辽宁、内蒙古、山东等地区考察学习,并积极聘请市县农技人员来村勘测,发展日光温室,建立蔬菜大棚基地;为了让村民尽快掌握栽培技术,村班子聘请山东寿光蔬菜基地、河北省农科院、平泉县农牧局的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户,手把手讲解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为让大家尽快齐致富,村班子让有经验的致富能手与新建棚户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同时,村党支部还多次找到水务、电力部门协调,先后争取资金、自筹资金安装变压器,打了400多眼围膜井,基本解决了冷暖棚用水、用电问题……目前,全村共有暖棚515个,冷棚180个,实现了户均1个棚,户年均增收2万元。

  村民们忘不了,在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宣传发动、带头集资、带头清理五乱、带头出义务工、带头做好亲属工作。去年以来,党员群众投入义务工3000多人次,全村共清理街道2500米,圆满完成了"三横三纵"环型路硬化2600米,修建了村文化广场,栽植了风景树,安装了路灯,建沼气池160个。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改善村民的精神生活,村里利用活动室和电教室定期组织群众学习,利用配备的乐器组建了文艺演出队,农闲和节假日期间经常编排形式多样的文娱节目,活跃了生活,陶冶了情操。

  本报通讯员 梁世芳 蒋国强 本报记者 郭峰 李建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