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平线下的故事:深入地铁收获感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14: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截至昨日,“地平线下的故事”已在本版刊登完毕。此次,本报共派出六位记者,采写了28个地铁普通员工的感人故事。通过深入地铁一线,6位记者百感交集;而通过体会地铁员工的酸甜苦辣,广大读者对广州地铁有了更透彻的了解。

  您对“地平线下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哪个故事令您感动?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本报道互动环节的“感人故事”和“金点子”投票活动。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参与投票
:一是写信至:广州市东风东路733号羊城晚报社《羊城发现》专题部收;二是登录金羊网:www.ycwb.com;三是登录广州地铁网:www.gzmtr.com。不论您是给地铁公司提“金点子”建议,还是参与“感人故事”的投票,均有机会赢取丰厚奖品。投票截止日期:2006年12月15日。

  钻入地底,有种感觉叫震撼

  本报记者杨媛

  深入正开挖中的五号线区庄站———全国第一个全暗挖车站,有种感觉叫震撼。暗挖,是为了不封路、少扰民。小井口里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顺着铁梯拐十四个弯下到地底33.22米的“井底”,发现这里轻度缺氧、粉尘飞扬,却别有洞天。井壁上一段水平方向的通道已挖出几十米,这是未来的五六号线换乘通道。原来一个大工程是从挖一口“井”开始的,往深处推进、再横向拓展:建车站、开隧道……广州的地底下有流沙带、溶岩区、断裂层……“大敌”当前,地铁人往往需要与其斗智斗勇,不停创新,也由此涌现出一大批“吃螃蟹”的人。

  他们身上,暗藏同一股力量

  本报记者戚耀琪

  在采访地铁人的过程中,我发现职业精神在他们身上具象化了。这群于我们全然陌生的劳动者身上,暗藏着一股相同的力量。忠厚、机灵、坚毅、大胆,这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地铁工作是压力职业,这个集体能培养出如此训练有素、心态一流的职业团队,我想,唯一的理由是,城轨事业是朝阳事业,具备惊人的扩张力和想象力,这给予了地铁人无穷力量。

  地平线下,阳光照样透进来

  本报记者蔡霞

  “妈咪”站长潘素珍、朴实无华的张宗贵、资深司机邝文添、开路先锋钟虬柱、地铁指挥官吴兆斌……一个个平凡却闪亮的地铁人物,让我的采访在充实和感动中度过。在特定环境工作的他们,或许鲜少见到太阳;但是他们身上就充满着阳光般的生机和朝气。

  感谢,在地铁采访时看到的一幕幕奉献与付出;欣慰,在与地铁人闲聊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

  城市暗处,有串钉子在闪光

  本报记者李晓莉

  在采访之前,我跟其他市民一样,经常乘坐地铁,经常奔波在这个城市地底下,也一心盼着地铁沿线开得更长、更远……

  采访之后,才知道,一切并不容易。为了地铁的正常运作,他们一直在忙碌:有的奔波于泥地,有的热诚服务着乘客,还有的整天埋头修理高精尖仪器……

  突然想起一句很“老土”的话:我们要有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结束采访后,我想,他们都是地铁里闪亮的钉子。

  便民出行:一个朴实的承诺

  本报记者罗冰

  采访之前,我对于地铁的认识,和许多市民一样,是粗浅而模糊的。每天走入地铁,刷卡乘车,享受着整洁与便利,却很少想到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我的采访对象里有车辆研发工程师、车辆检修工、土建项目经理、信号工和羊城通检修工,这些人都是如此质朴、敬业,不是我想象中的神秘人物,而是默默耕耘的幕后英雄。每个人谈到自己的心愿,首先说的都是:希望能使市民出行时更舒适更便捷。

  这就是地平线下的英雄们朴实真诚的承诺。

  地铁气质,让广州地铁壮大

  本报记者岑杰昌

  采访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地铁人所拥有的“地铁气质”让我感动。

  地铁,为广州提速。这句宣传口号让我对地铁有模糊的认识,在采访了地铁人之后,这种认识变得清晰、具象。地铁的宣传、轨道维护和地铁站内空调系统维护,原以为很简单的三件事,采访后方知其背后的艰难。安志强、李景阳、吴淘,无一不是满心欢喜地在地平线下挥洒着青春和血汗。

  这三位地铁人,代表着不同的地铁人群,但其身上蕴藏着同样的“地铁气质”。有了它,我相信,广州地铁的明天会更好!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