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宿迁医改的分歧不是“斗气”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1:00 舜网-济南时报

  当北大和清华扯在一起时,就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

  当清华、北大与处在舆论漩涡、改革漩涡中的江苏省宿迁市联系在一起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最近,清华、北大的两位学者对一直处于争议中的宿迁医疗体制改革,发表了不同
的调查结论。1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用“针锋相对”这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对此做了总结,并迅速被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等知名网站原封不动地转载。以《清华报告称宿迁医改成功 与北大报告针锋相对》为题目的报道中说:“12月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抛出了一份《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简称清华版),对宿迁医改给予积极评价。而就在半年之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也曾发布一份《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简称北大版)。这份报告认为,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的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事情要一分为二地看,这是个简单的辩证法问题;对宿迁医改,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实也很正常。但“北大版”和“清华版”的分歧,为什么“突然”变得“不寻常”了呢?笔者认为,除了北大、清华经常为高校“龙头”地位之争引起的“敏感反应”外,更在于目前国内学术争论的“不正常”对读者造成的心理暗示。

  学术争论是今年国内“比较热闹的事儿”,“大”到“改革”这样的宏观话题——比如从国企产权改革中出现的“郎顾之争”延伸出来的“还要不要改革”,“小”到百姓“衣食住行”这样的具体问题——比如多位学者专家因对房地产问题的不同“站位”而引发的“学术良心”争论,都热闹得一塌糊涂。

  不过,在“热闹”背后应该提防的是,当学术之争演变成宽泛的道德争论,甚至在一片鼓噪声里出现指责和谩骂时,就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道德是承载一切问题的器具,但泛道德化,除了说明“学术素养”的不甚严谨外,更重要的是,表明很多人又开始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就是任何事情都要道德化,非要分出个对错和道德的高低来,非要分出“君子”与“小人”来,没有考虑到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常的生存状态。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不同的学术观点在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有关的领域内一出现,“学术良心”的拷问便常常成为争相发问的话题,比如关于宿迁医改的“清华版”和“北大版”,很多人关心的可能不是谁更接近于“真实”,而是是否有人出卖了“学术良心”,两者会不会是北大、清华地位之争的“斗气”产品。笔者坚信,评判学术问题的价值从道德角度出发,显然没有触及其本质。从以往的“例子”可以想象得到,当在道德层面来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科学的严谨与矜持常常不复存在,“怀疑一切”的科学精神常常蜕化为“否定一切”的蛮横。而实际上,在这个社会分工日益细致化、标准化的时代里,事实证明,科学的就要还给科学,道德的就让道德去评论,必须有一种这样相对的区别,必须营造一种这样的开明环境。笔,可以为旗,但不要想象成刺向对方的投枪,否则,当严肃的学术之争变成唾沫横飞的“口舌之争”时,无论怎么“热闹”,都已经产生不了什么价值。

  所以,“北大版”和“清华版”的差异,应该有生存的空间,不要把它们看成“斗气”的产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