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专题 > 正文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廖晓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14:34 新浪环保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廖晓义(图)

廖晓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她拍摄了以传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天知道》、主编了“乡土中国绿色丛书—村民环保读本”。

  廖晓义自从1996年创办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以来,一直以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绿色社区为使命。2006年,她的绿色生活理念朝着乡土文化深入,而绿色社区工作更多地关注乡村。

  1、主编“乡土中国绿色丛书——村民环保读本”,该书以村民的绿色人生为主体,分为六个部分:绿色生计——留住绿水青山;绿色时尚——缩小生态脚印;绿色安全——守护生命银行;绿色养生——关注身心健康;绿色道德——滋养心灵家园;绿色参与——行使公民责任。该书于2006年9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廖晓义和地球村继1998年主编《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和《绿色社区指导手册》以来的又一本大众读物。

  2、拍摄以传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天知道》。 这两年来,特别是2006年里,她行走了中国西南、西北、中原和江西的不少山林、城镇和村庄,寻访了几十位民间的文人、艺人和草根代表,寻找儒、道、释、中医和中国传统艺术等乡土文化的精神资源,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讲演、撰文和电视采访等方式,传播用文化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用乡土文化保护乡野环境的主张,并提出将这中国文化的三大遗产,即传统养生、乡土生活以及生态智慧与奥运精神的三大支点,即运动、文化、环保互融互补。

  3、探索绿色乡村建设的模式。从1999年在北京延庆县尝试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乡村建设、民俗旅游四位一体的乡村试点,到2005年在密村河西村建立村民环境议事会这样的村民参与机制,廖晓义带领她的伙伴们一直在探索绿色乡村建设之路。2006年她考察了江西、四川和贵州的十几个村庄,向当地的学者和村民学习用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提出并试验一种以保护乡村共同体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三四五”模式,三即乡土文化的三宝:生态智慧、乡土生活与传统养生;四即四乡:推乡间旅游、促乡村建设、守乡土文化、护乡野环境;五即乡村建设的五个环节:价值定位、产品设计、制度安排、人员培训、市场开发。

  4、推动生态旅游标准的出台。近年来,廖晓义和地球村的伙伴们,苦苦寻求着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开展了可持续旅游的公民意识教育。两年来与铁道部有关部门、奥组委环境部以及保护国际等创造了云南和草原两条“绿色列车”试点线。2006年,又配合北京奥组委、环保局、旅游局、密云县政府和绿色21世纪,在密云举办了“绿色奥运生态旅游论坛”,出台了绿色奥运生态旅游的宣言和行动指南。指南分为原则和规范两大部分,包括了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特别是保护乡村环境和原住民利益的细则,这是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在中国落地的重要一步。

  5、促进中国乡土文化与国际社会的交流。2006年,廖晓义作为中国民间的发言者,参加了在英国、法国、瑞典和阿联酋等地召开的多国对话会议,并进行了与创办“幸福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建立“盖娅假说”的生态学家、撰写“物理之道”的物理学家等国际著名学者的学术对话录,在这些国际舞台上,她竭力阐述中国乡土文化的和谐内核,让中国以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为精神内核的乡土文化更多地为世界所认识和认同,也使得注重乡土文化、关注东方哲学的西方思潮更多地为国人所知。

  6、廖晓义在关注乡土文化的同时,也在和地球村的同伴们为中国实现绿色奥运的理想做着努力。她作为北京奥组委的环境顾问曾多次向奥组委提交环保活动方案,并得到奥组委的支持。2005年1月,北京地球村启动了“绿色列车项目”。2005年夏季,廖晓义带领地球村的伙伴们与其他8家环保组织合作,继续“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推广。并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进行测温活动,测量大型公共建筑的室温。2005秋至2006年,又积极倡导“无车日”活动,呼吁有车族少开车,选择更为环保的交通工具,还北京一片蓝天。几年来的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作品和成果:

  1、作为主编和首席作者,出版了“乡土中国绿色丛书——村民环保读本”,为乡村绿色生活和村民的绿色人生提供普及性读物。

  2、完成了以传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天知道》的前期采访,发掘了用乡土文化来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资源。

  3、创建了“推乡村旅游、促乡村建设、守乡土文化、护乡野环境”的地球村绿色乡村建设的理论模式和试点。

  4、参与了《绿色奥运生态旅游行动指南》和《绿色奥运生态旅游密云宣言》的起草,推动了生态旅游标准的出台。

  5、在重要的多国对话会议和与国际著名学者的学术对话录中,传播以和谐为本的中国乡土文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