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职业商标抢注“狼”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1:1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在近日举办的安徽商标品牌经济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如果说以前商标对无意注册已经敲响皖企商标意识的警钟,那么职业商标抢注人的出现,则更意味着“狼来了”。

  商标抢注人暗流涌动

  记者昨天在安徽商标品牌经济研讨会上获悉,近几年来,一些东部发达省份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商标投资,其投资模式是:选择有投资价值而尚未注册的商标,例如尚未注册的著名企业名称、商品和服务品牌以及尚未注册的著名旅游地标志,甚至名人姓氏,然后抢先注册,静候商标的真正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花费远高于商标注册费用的资金将其赎回。

  据原安徽省商标研究所所长张斌介绍,近一两年来,我省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少量职业商标抢注人。由于商标注册的门槛比较低,职业抢注人往往能抢注成功。对于商标意识淡薄的许多皖企来说,这次是“狼真的来了”。

  虽然此类投资行为难免有恶意抢注之嫌,但投资回报很高,因为注册一个商标只要2000元,相比企业培养一个商标,特别是已经长期使用的商标价值,可谓是九牛一毛。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荣兆梓教授认为,这些商标的使用企业或单位,不将自己有价值的商业标志予以注册,使之长期暴露在没有法律保护的境地,给他们敲敲警钟是必要的。

  企业商标意识较为淡薄

  省工商局商标局局长刘国建介绍说,截至2005年底,全国注册商标有250多万件,而我省只有3.1万件,“这说明我省企业的商标意识不强,很多地方的企业和官员,只有当自有商标被他人抢注了,才恍然大悟开始重视”。

  据了解,在我省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商标注册仍没有受到重视。他们认为生存是主要问题,只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商标的注册和发展才应提上日程。有关人士认为,如果企业仅求于温饱,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如果想做强做大,该想法就未免失当。

  据安徽省信达商标事务所所长崔阳介绍,根据该所对我省商标信息的监测,发现我省不少已经使用的商标、品牌,近两年来就屡遭抢注。如果企业的商标先使用后注册,则容易被他人假冒或抢注,一旦被他人抢注后,企业很可能失去已开拓的市场,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

  崔阳说,正因为不少企业商标注册意识淡薄,才给职业商标注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商标注册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

  然而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荣兆梓教授看来,在实际执行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既难以明确界定,更难以严格执行,哪些商标已经被使用并且“有一定影响”很难把握。荣兆梓认为,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商标抢注乱现象,商标注册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商标注册管理的手段和技术也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省工商局商标局局长刘国建介绍说,目前我省已经出台措施,以提高本省企业的注册商标意识,鼓励企业创立著名、驰名商标。

  (本报记者殷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