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连市人事局负责人解读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1:38 大连晚报

  市人事局负责人在《行风热线》里解读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假就业者不能进入见习基地

  ■首席记者马野新

  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政府今年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建立百家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三项举措。在日前市监察局、市政府纠风办和大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行风热线》节目中,相关政策引起大中专毕业生们的关注,市人事局领导就有关问题作出解答。

  到农村,

公务员考试可加分

  其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的地区主要是我市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和开发区8个涉农区市县。从今年开始5年内,每年招聘选拔300人左右。招聘条件是,大连生源大专以上学历,30岁以下未就业的毕业生。具体的招考简章将在12月中旬发布,将采取统一报名、统一考试的方式,经过考试、面试、体检等环节,最终确定人选。招考公告届时将在“大连人事编制网”、“大连人才”网和相关媒体上发布。服务期限一般为两年,可以通过规定的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相应的职务。

  在服务期间,政府每年为每人提供1万元的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生活补贴、交通补贴等。其中,到本市低收入乡镇或低收入村工作的,其在学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相关部门按比例代为偿还。

  服务期满后,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将享受计划单列和加分等优惠政策;在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时,将先招聘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在参评专业技术资格时,可减少一项参评条件或放宽一项成果等级等等;并可作为各涉农区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予以提拔使用。

  到社区,有机会参选社区主任

  选派对象主要是大连市生源专科及以上学历应届和往届未就业30周岁以下毕业生,特别鼓励辖区内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外地生源应符合来连条件。“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按照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选派,到城市社区从事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工作。具体的“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招考计划及程序将会在近期发布。

  选派到社区工作的大学生的服务期限一般为3年,生活补贴由各区市县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市内四区、开发区、金州区、旅顺口区一般每月不应少于800元,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一般每月不应少于600元,并为其缴纳养老、医疗等

社会保险;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给予交通、食宿、供暖等生活补贴;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档案代理免收其档案代理费和户口代理费;事业单位在补充人员时,要优先录用社区服务满两年以上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人员;我市招录公务员时,要拿出一定比例的招录岗位,面向在社区服务两年以上的大学生。允许参加社区异地选举,可按有关规定通过选举,提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等职务;所服务单位要提供每年不少于15天的业务培训机会等。

  进基地,假就业者止步

  大连市目前已挂牌的见习基地有大连机床集团等23家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今后还要在各类经济组织中陆续建立见习基地,最终达到百家甚至更多。申请进入见习基地的毕业生,可以从网上填表报名,也可以到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报名(人才大厦三楼),符合见习基地单位录用条件的,由三方(毕业生、见习基地单位、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签署协议,办理相关手续后毕业生可进入见习基地见习。

  根据见习基地的专业设置,见习期一般为六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见习期间,市财政和见习基地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元(共600元)的生活补助,见习期间见习单位与见习毕业生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计算工作时间。不过,见习基地受自身培训、场地、技术力量、接受能力等原因限制,是有名额限制的。今年23家见习基地共提出600多个需求,有40多个专业。毕业生是否能够进入见习基地,需要看所学的专业是否与见习岗位吻合。

  在节目里,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位2006届毕业生,毕业时因为学校要求有接收单位才给发《报到证》,就让她母亲给找了个单位盖章接收,但并没有就业,是否可以进入见习基地见习?有关负责人答复说,这位毕业生的情况的确存在,但是具体到某个人,很难甄别,所以只能认定为已经就业,不能进入见习基地见习。这位负责人提醒,无论什么原因,签订虚假就业协议,都是不应该的,对个人来说是有损失的。

  小提醒

  需要进一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可以到“大连人事编制网”查询,也可以拨打人才资源开发处电话83600751进行咨询。关于准入条件,本科以上学历和大连急需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可以到大连工作,具体办理程序可登录“大连人才”网查询或拨打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电话84352526咨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