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留守的孩子们(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1: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留守的孩子们(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留守的孩子们(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留守的孩子们(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留守的孩子们(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留守的孩子们(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⑤“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5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他们中约有60%将孩子留在家里,农村留守儿童高达2000万人。

  留守儿童社会干预工程在赣启动(新闻事件)

  本报南昌12月10日电 记者任江华报道: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2006年8月起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启动了留守儿童社会干预工程,以5所学校和5个自然村为试点,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支持网络,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渝水区共有15万人在外务工经商,现有留守儿童9967人。留守儿童社会干预工程启动以来,渝水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跨部门协作,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卡和家校联系卡,印发了《农村留守儿童汇编》手册,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开展视频会亲。

  一两位老人领着一群孙子一起生活,是这里最常见的家庭模式

  江西新余渝水区姚圩镇,一幢新盖的三层小楼前。

  刚刚初冬,天气还不算冷,奶奶已经给慧慧和承承穿上了冬衣。这一对表姐弟刚3岁,出生不久父母就双双出去打工了,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姐弟俩很怕生,不爱说话,家里的小狗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慧慧,你的衣服真漂亮,是妈妈买的吗?”“我给你照相,笑笑好吗?”不管怎么逗,俩人远远躲开,一声不吭(图①)。奶奶说,他们喜欢自己玩,几张小纸片就能玩一天,也不闹着找爸妈。

  在慧慧和承承心里,父母已经淡成个模糊的影子。

  姚圩镇是远近闻名的“打工之乡”。在全镇中小学、幼儿园,这样的留守儿童占60%。一两位老人带着一群孙子一起生活,是这里最常见的家庭模式(图②)。

  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为家乡带来了财富,很多人家盖起了小楼,孩子们吃的穿的跟城里已无多大分别。然而,类似姐弟俩孤僻的眼神,在我们的采访中却一再相遇。

  建专门档案,设“代理家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困境

  “妈妈,我挺好的,这次考试语文98,数学95,你放心吧!”在屏幕上看着妈妈聊天,小逸群开心极了(图④)。

  这是姚圩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社会干预工程在江西的第一个示范点,就设在这里。宿舍附近装了IC卡电话机,家庭困难的学生领到了电话卡(图③),学校还开通了网上视频会亲活动,让孩子们与父母不时“见见面”。

  妈妈打工刚走那段时间,一提起她小逸群就哭个不停,谁哄都不听,现在已经好多了。视频那边的妈妈,看着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懂事的女儿,低头悄悄抹起了眼泪。

  让她稍稍安心的是,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这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给他们建专门档案,设“代理家长”,还办起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每月15日和30日晚上,一个半小时,加强爷爷奶奶对孙辈教育的针对性。

  当我们说拍下的照片爸爸妈妈会看到时,孩子们雀跃着拥向镜头。真希望这一刻的笑容,能伴随他们整个童年

  离开镇里的时候,我们看到难得的温馨一幕:一个妈妈正领着两个不满周岁的双胞胎女儿玩耍,小家伙在妈妈的呵护下牙牙学语,蹒跚学步。

  然而妈妈说,过了年,她也要放下两个孩子出去打工了。沉浸在幸福中的孩子们不会知道,他们也即将远离妈妈的怀抱,加入留守儿童的行列……

  享受父母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体验,也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在姚圩镇中心学校,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孩子们,说拍下的照片爸爸妈妈会看到时,他们雀跃着拥了过来(图⑤)。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真希望这一刻的笑容,能够伴随他们整个童年时代。

本报记者 李维娜 任江华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