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读“珠海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3:0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解读“珠海现象”
繁华的人民路商业一条街。

  在胶南市珠海街道办事处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这样一组统计数字:

  2004年实现税收8470万元,财政收入4413万元;2005年实现税收1.62亿元,财政收入8078万元;2006年1-10月份实现税收2.7亿元,财政收入111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9.4%
和74.8%。年内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没问题。

  从这些数字显示可以看出,每个年度与年度之间,税收和财政收入都基本接近翻番增长。如此之快的增长速度,不要说在胶南,就是在青岛、全省乃至全国也是罕见的。

  数字无言,但数字的背后却凝聚了珠海街道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战略决策和灵活的机制、过硬的措施,同时也展现了全处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珠海”、“魅力珠海”的真实写照。

  这其中的奥妙又是什么呢?

  该街道工委书记王学军所谈着实让记者惊叹和佩服。随着记者的大量而深入的采访,一个全新的“珠海现象”也在记者面前逐渐云开雾散。

  新思路促进经济提速

  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杠杆,如果经济发展不上去,别的事情也无从谈起。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及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引大育大带来的必然结果。街道工委书记王学军谈到这个问题深有感触。

  前几年,珠海街道办事处税收和财政收入来源的80%以上来自于全处8家房地产公司。从2004年开始,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房地产业税收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全处的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处决策者审时度势,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加快现有经济现状的结构调整,开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处税收的80%来源于工业企业,房产的份额仅占到了20%。

  突破招商引资,为经济建设卯足后劲。自2004年以来,珠海街道办事处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提速的关键,本着“引进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落实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改变招商措施,创新招商机制,把全处人力、物力、精力全部转移到招商引资一线,围绕项目和资金,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效果。不到三年时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近200个。在这200个项目中,90%以上的已开工生产,并见成效。

  在采访中,王学军说过这样一段话:“这几年来,凡是前来和我们珠海办事处联系的项目,95%的得以落户。而这些落户的项目,经营状况都非常好,也为我们招商进行了无言的宣传。”

  在整个招商引资过程中,珠海街道积极塑造自己的招商品牌,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凡是对前来洽谈的客商,都做到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从与项目接触那天起,就安排专门人员,陪同客户一起考察,不厌其烦的介绍情况,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细心的安排、照顾客户的衣食住行。同时,还采取粘、贴、靠、跑、争、要等多种方式,勤沟通、多联系,紧盯不放、不遗余力地抓好跟踪落实,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

  “项目只要踏入‘珠海’,所有的事情我来办。”这是街道办事处主任吕洪涛总结出的招商服务内容的精髓。对每一个达成落户意向的项目,该街道都坚持“你来投资,剩下的事情我来办”、“有困难你说话”等服务理念,安排一名分管副主任和一名工作人员具体靠上,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土地征用、企业招工等事宜给予全程代办,同时对水、电架设,排污管道埋设等工作,全部由办事处出面与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那些公司老总都高兴地开玩笑说:珠海办事处的机关干部都成了我们企业的勤务员了。青岛华爱印铁制罐有限公司签约投资意向之后,该街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相关的各类证件、手续送到了公司。在采访时,公司总经理张春路和记者说:“我们公司总部在天津,在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分公司,但是像珠海街道办事处这样给我们前来落户的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还是第一次接触到。”

  同时,珠海街道还着眼于“外、高、大”项目引进,把更多的精力向大项目聚焦。在引进上严把关口,注重质量。圣乔治乳业、福得味食品、海诺钛业、维尔科技、青岛华爱印铁制罐、米达斯等20多个投资额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的项目先后落户该处,这些项目的投资额均超过了1000万美元或5000万美元。该处还建立了党政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先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245件,帮助办理各种手续156次,协调解决资金5000多万元。通过“安商、亲商、为商”的服务理念和一系列的鼓励、扶持发展政策与密切沟通,增强了这些大项目扩产增效的信心和决心,也使他们成为珠海街道办事处税收来源的中坚力量。目前,该处税收过亿元的项目已有两个。其中,青岛圣乔治乳业有限公司自2003投产以来,税收实现连年翻番增长,今年已突破亿元大关,成为胶南市的第一纳税大户。同时,该街道引进的投资4.1亿元的米达斯工贸项目年内即可投产,投产后年可实现税收过亿元。到明年,珠海街道年税收过亿元的项目可达到三个。

  工业的强劲势头也带动了三产的快速发展,珠海街道位于城区结合部,属黄金地段。以前,坐落在城区的村居只是满足于卖地,得到的只是一次性收入。为充分挖掘土地的内涵价值,近年来,珠海街道积极做好把地理优势与市场建设相结合的文章,提高现有存量土地的利用价值,不但为全处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村集体增收搭建了平台。华联商城、天方购物商场、新阳光、家乐城购物、青岛飞宇汽车、九方时代等一批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市场先后拔地而起,摊位总数2万多个,从业人员3.6万人。其中,该街道李家石桥社区建设的两个市场,不但为居民开辟了增收渠道,集体年租赁费收入也达400万元。另外,该社区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98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位业户的综合性大型购物中心的审批手续也已完成,预计明年即可建成使用。目前,市场建设已成为珠海街道办事处财政增收、社会就业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放活政策促进村级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珠海街道办事处祝家庄王顺华从2003年开始养殖水貂和狐狸,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每年养个10只20只的,利润很薄。今年,随着胶南市创业基金贴息贷款政策和珠海办事处零利息附加政策的出台,在村里的帮助下,他一下子贷了5万元的款,养殖水貂600只,狐狸200只。据他自己计算,今年纯收入10万元没问题。这就是珠海街道办事处放活政策,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的一个真实写照。

  这几年,为从根本上解决弱势村集体无钱办事和农民不富裕的问题,珠海街道办事处从创新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入手,变“输血”为“造血”,为全处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舞台。王顺华只不过是珠海街道办事处农民靠政策走上致富路的其中一个。今年以来,该街道已发放贴息贷款资金380余万元,惠及120多农民,80多个种养殖大户和创业小老板脱颖而出,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60万元。对于农民增收,该街道还实施了培育新居民工程。一方面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举办科技讲座。先后有1200余人参加了培训,掌握了1-2套致富本领。另一方面,积极牵线搭桥,为富裕的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目前,全处经商或者在工厂务工的农民达到了4000余人,人均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

  对于村集体增收,该街道制定了三个扶持政策。一是财力返还政策。该处规定:14个弱势农业村通过招商引资实现税收在50万元以下的,按办事处实得财力全额返还招商引资村;实现税收在50-100万元的,按办事处实得财力的70%返还招商引资村;实现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待年底研究后再按比例进行返还。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政策的制定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弱势村村干部的招商热情,他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宣传介绍自己的农业资源及投资优势,全面造就了一个招商农业项目的大氛围。到目前,他们已引进各类项目17个。同时,还有两个山区开发项目正在洽谈中。小尧村自从引进了奶牛养殖和水貂养殖项目后,村里每年场地租赁费就达10万元,一举摆脱了贫困的面貌。二是帮扶政策。在东西部村庄之间开展了“结对子”活动,实行强村帮扶制度。要求东部经济强村帮扶西部1-2个经济贫困村。帮扶内容主要是“四送”,既,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送经验。力争通过“四送”,实现东西村资源互补、信息互通、城乡互动,促进西部村集体增收。为确保帮扶活动卓有成效,不走过场,该处在今年的党建考核中把帮扶工作作为单独一项考核东部村,并一月一检查一通报,年底总算帐。通过这一办法,东部村的干部帮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经常与西部村的干部一起交流工作经验、洽谈客户、谈发展思路,他们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西部农业村的田间地头、山林中。截至目前,东部村庄已为“联姻”村送致富信息89条,牵线搭桥洽谈客户8个,帮扶资金100余万元。三是财政扶持政策。从2004年起,对西部14个农业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两职村干部的工资由办事处财政统一负担,不但减少了他们的开支压力,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中,还让他们轻装上阵,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中,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一系列帮扶政策,目前,该街道24个村居的村集体收入最少的也超过了10万元。

  农村管理社区化

  近年来,珠海街道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坚持抓点带面,典型带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使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

  他们通过把李家石桥村与观海路居委会和烟台东村与桃园路居委会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石桥社区和台东社区。为把这两个社区建成“精品社区”,该街道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大连、青岛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目前,这两个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医疗服务站、活动场所、健身路径、警务室、便民服务室等硬件建设全部到位。今年,石桥社区成立了胶南市第一个社区党委,通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农村社区和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和谐示范社区和“青岛市和谐社区”称号。在示范社区建设过程中,该街道发现,以前,由于社区范围的划分是根据户口进行划分的,辖区内后来新建设的住宅楼里的居民成为“三不管”人员,相关的服务业享受不到,意见很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珠海街道办事处在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管辖区域进行了调整,按照地域进行划分,这样,不管什么时间落户的居民,只要居住在管辖范围内,都可以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服务。

  在抓好示范点建设的同时,珠海街道办事处本着一边建设,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了对全处24个村居实行社区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拉开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帷幕。

  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他们针对西部14个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按照净化、绿化、美化、硬化“四化”工作目标,采取财政补贴扶持的办法,集中人力、精力、财力,为农村管理社区化工作的顺利推进按上了“助推器”。办事处按照“多予不取放活”和“大干大奖、小干小奖”的原则,从财政拿出2000万元,全部用入农业村“三大堆”的治理和主次街道硬化美化。目前,一期工程8个村的村庄硬化工作基本结束,剩余6个村庄的硬化明天春天完成。对于硬化完毕的村,专门邀请专业人员,逐个村、逐条路的进行了设计,按照“高、中、低”三位一体合理搭配的美化、绿化格局,对每个村的街道进行了美化、绿化方案。共栽植以百日红、冬青、水杉等为主的风景树木和柿树、梨树等为主的经济树木10余万株,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同时,还石砌排水沟19000余米,整修街道156条,13000米;安装路灯500余盏。为防治“三大堆”反弹现象的滋生,该处又投资50万元,统一购买了400个保洁型垃圾桶,配备了一辆5吨的垃圾压缩车,对农业村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集中清运,日产日清,达到了垃圾处理城市化的目标。

  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该街道以人性化、服务化建设为目标,以办实事为落脚点,全力打造居民满意工程,开展服务活动,把实事办到了居民的心坎上,赢得了居民的拥护和称赞。

  该街道在办事处设立了服务大厅,每个社区建立了服务点,对于居民要办的户口转移、申请困难救助、土地证变更、计生服务等大小事情事情,若是在办事处范围内能够办理的,由社区负责给予办理;需要到市直部门办理的,由社区代办点把相关基础材料收集后,送到办事处代办中心,由办事处代办中心给予统一办理;若遇到特殊和急需办理的事情,给予特事特办。办理完毕后再转到各个代办点,最后由代办点负责送达。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分散办理为集中办理的目标。其中,李家石桥社区投资150万元,建立起了占地26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自推行这一代理制度以来,珠海办事处各个社区代办点已帮助居民代办各种事情1560件。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街道先后引进了青岛松山医院台东社区、胶南市第三医院珠海中路社区、胶南市铁山医院枣园路社区三个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医疗服务站,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居民,达到了“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目标。同时,还借助这些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分期分批为社区内的居民逐一建立健康档案,并办理服务联系卡,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整套包括咨询讲座、疾病预防和24小时上门就诊等全方位服务。同时,每个社区医疗卫生中心每周还聘请专家为居民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还开展了“警务室”进社区、争做文明居民、争创文明街道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营造了一个人人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氛围;组织开展了以欢乐和谐为主题的民俗演出,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珠海街道大变样了,不光是经济上变富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凡是熟悉胶南市珠海街道办事处的人都会知道:2003年和2004年两年中,对珠海街道办事处来说是难忘的两个年头。这两年期间,因为城市建设、村庄改造等因素,导致了该处历史上的上访高潮,三天一小访,五天一大访。让人着实意想不到的是,2005年,该处的稳定工作却发生了质的转变:全处95%以上的信访案件在辖区内得到妥善解决,信访总量和集体访、越级访、重复信访大幅下降。其中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集体访同比下降90%,越级访同比下降85%,初信初访处结率达100%,新的信访积案为“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