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架起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3:0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胶州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曾一度出现企业需要大量具备一定技能的农民工,许多进城农民工却找不到工作的局面,而农民工综合素质的低下,又成为现代城市文明进程中较为突出的矛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教育和引导农民工从乡村文明走向城市文明?今年以来,胶州市总工会联合14个部门,组织实施了提高农民工素质教育工程。此举为农民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增强了广大农民工的参与竞争能力和维权意识,培育出了一批新型市民,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
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人力保障。

  借得春风催新绿

  恰似一场浩荡的春风,吹绿了农民工的心田;

  犹如一次精神的洗礼,刷新了农民工的观念……

  今春,一场声势浩大的“民心工程”———农民工素质教育工程在胶州市拉开了帷幕,并且层层递进,不断延伸,为农民工架起了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也使农民工迎来了自我提升的明媚春天。

  胶州,山东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内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并催生了16万农民工大军,占全市职工总数的80%以上,其中外来农民工就占52%,且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继续增长,成为胶州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的数量如此之多、成份之复杂、地域跨度之大、领域分布之广,加之自身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差,同时在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缺失,一度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要求极不相称。

  怎样才能让农民工脱胎换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

  胶州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带着对农民工的深厚感情定计划、做决策,2006年1月,《全面实施农民工素质教育的意见》下发全市。

  紧接着,胶州市总工会对全市农民工进行了全面调研,经过一遍遍潜心修改,一次次深入探讨,不久,一份翔实的调查报告便摆在了市委常委会的桌上。

  “胶州市的农民工素质教育非抓不可了!”市委书记李皓的话语,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态度和坚定决心———那就是把农民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工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农民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同心弹奏和谐曲

  如同高耸的路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好像嘹亮的号角,催动着进军的步伐。

  胶州市上下一心,共绘蓝图,把农民工素质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工作总体部署、纳入全市城镇居民总体范围,确定了农民工素质教育的七大内容、八大目标。

  由市委分管书记任组长、1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随之成立。

  《胶州市农民工素质教育五年规划》、《胶州市实施农民工素质教育责任单位考核评价要素指标》等规划、标准相继出台。

  农民工素质教育面广量大,头绪繁多。谁来牵头?

  联席会议制度让成员单位半月一交流、每月一总结,季度一督查,统一了步调,整体推进速度大大加快。在市建设局,记者看到,农民工素质教育档案一应俱全,各类教育教学材料摆放有序、应有尽有。

  至此,胶州市把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单打独斗”式的农民工素质教育活动,转化为全市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大合唱”,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参与、企业为主体、农民工为核心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农民工素质教育大格局,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共鸣。

  整合行业优势,建立宽领域联动机制,变“单打一”为团体赛;整合政策资源,建立全方位支撑体系,对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促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广覆盖培训阵地,实现了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市委、市政府每年投资300多万元,用于开展农民工免费培训,利用工会组织体系,建立市、镇、企业(村居)三级农民工素质教育基地。

  到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农民工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夜校已达1212个;工会业校与园区、企业联合办学,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现已建立起五大工业聚集区的教育基地,培训农民工5000多人次。

  挑战陋习的思想革命、观念革命、素质革命全面展开,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工做履行“八荣”、摒弃“八耻”的模范,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农民工的思想面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翻开该市6月份义务献血登记本,赫然入目的,是一串串农民工的名字:石油建设七公司王琪、昌新鞋厂的刘霞……胶州中心血站毕站长说,去年4775人次、今年3200多人次的无偿献血者中,农民工占了五六成。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胶州市农民工素质教育工程,得到了农民工的衷心拥护和欢迎,也受到了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彦蓉,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柏继民等领导同志都先后亲笔批示,给予鼓励和鞭策。

  东风吹绽花千树

  千方百计搭建农民工教育平台,不遗余力维护农民工的切身权益,让胶州成为农民工温暖的“家”,是胶州市农民工素质教育最为靓丽的一笔。

  如今,在胶州市,企业有自己的农民工教育学校,工业园区有农民工教育基地,镇处有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大大小小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星罗棋布、相互辉映,各种各样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178个“企业工地夜校”,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教材、教育光盘和师资,举办文明道德礼仪、科普知识讲座1500余场;投资16万元编写的5万余册农民工素质教育系列丛书,一一发到农民工手中。

  社会各界捐赠的5万册图书送来了,100个工地流动图书站建立了,50个企业图书室相继开张。

  电影放映队和文艺宣传队长期活跃在工业园区、社区广场,为农民工放映电影200场,演出文艺节目100场……

  500多名医务工作者,深入5000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查体、授课、义诊15万人次,农民工有了自己的“就医绿色通道”,3万多名农民工有了就医优待证,节省医疗费用达96万元。

  不仅如此,该市总工会还常年坚持慰问农民工,每年向困难农民工发放救助金10万余元,各镇(办)、企业累计发放救助金130多万元。

  以“送文化、送法律、送技能、送温暖、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五送”进企业活动,是胶州市实施农民工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全面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提高了农民工队伍素质。来自河北邯郸的农民工王艳说:“在胶州打工,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工真切地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也唤起了农民工建设新家园的极大热情。前年来胶州打工的李洪敏,来自河北,在青岛世原公司一天能制2000多双鞋,今年“七一”前夕她获得了“优秀外来务工青年”的称号,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得到的奖励是到外地旅游。和她一样,有29名外来工获得了这样的奖励。

  胶州无处不飞花

  一张张笑脸的背后,记载着农民工的幸福和欢乐;

  一串串感人的故事,体现着农民工素质的增强与提升。

  下班后,可以去公寓的卡拉OK室放声高歌,可以到网上世界忘情畅游,可以在健身室随意运动……在胶州,像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一样,为给农民工营造一流生活环境的企业比比皆是。

  这一切不仅使农民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尊重、关心、支持农民工的浓厚氛围,农民工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明显跨越,成为这座城市的真正主人。

  走出黄土地的农民,实现了由单凭力气挣钱向凭技术挣钱的转变,从季节性、短期性的农民工向长期性产业工人的转变。目前胶州市农民工80%以上完成了初中学历,60%完成了高中或中专学历,10%左右完成了大专及以上学历;3万多人掌握了计算机、市场营销、实用外语现代技能知识。农民工技能人才中具有初、中、高级技术等级的分别占40%、20%和10%,成为胶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实施农民工素质教育以来,一线工人提升到车间主任等管理岗位的就有78人,160人当上了班组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外商十分满意,追加投资2000多万美元,企业由4000人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人;不仅如此,农民工素质教育工程已经成为胶州企业招工的一块“金字招牌”,对外地农民工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仅今年上半年进城农民工就达到了2.3万人。

  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使农民工素质不断提高,感人事迹不断涌现:自家负债2万元、捡到11万元巨款的周兆玉主动交还失主;2005年山东省建筑业技能大赛上,胶州市两名青年农民工分获5个项目中的两个冠军,同时被授予“富民兴鲁”荣誉称号;16位农民工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农民工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打工仔”,而是真正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身上,正展现着新的时代风采,更升腾着新的无限希望……

  本报记者 梁学勇 通讯员 栾 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