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 干部卖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3:22 京华时报

  新 闻

  寿阳700干部卖菜引争议

  据《人民日报》12月8日报道,“机关干部可以‘卖菜’为由请假不上班,工资照发,收入不上缴。”眼下,这份在山西省寿阳县执行6年的“红头文件”引发争议。寿阳主要
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卖菜难却让农民抱怨连天,为此2000年该县下发通知,要求机关干部参加“百日蔬菜营销”,并执行至今。政策一出,寿阳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卖菜,全县有700多名干部参与卖菜,并用卖菜考核干部,谁卖得多,谁就可以被提拔。

  直 评

  干部卖菜的弊端不容忽视

  作为一个干农村工作几十年的干部,我首先为寿阳县的“干部卖菜”叫一声好。长期以来,寿阳农民种粮低产薄收,种旱菜却因所需水分少、易储运、营养价值高而受青睐。寿阳县委、县政府把旱地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全县推广。由于农民不熟悉市场行情,种出的菜不对路,大量的菜烂在田间地头,农民抱怨政府,卖菜难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下发了上述文件。

  政府号召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就应该帮农民解决种苗引进、技术辅导、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的问题,农民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寿阳县的“干部卖菜”就体现了这一原则。

  但现在,“干部卖菜”可以停一停了。因为寿阳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并发展壮大。全县引进了20多个反季节品种,培育出600多名专职蔬菜经纪人,取得了北京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销售许可证,产品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16个省86个县区,今年可望售出6.5亿公斤,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再搞“干部卖菜”,不仅不合时宜,而且也显得落后了。

  应当看到,“干部卖菜”的弊端不容忽视。一方面,政府只能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不能永远包办农民的一切。应当让农民自己去闯市场,即使他们在市场的大海中呛几口水,也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政府也不能老是用“运动式”的办法,靠行政权力发动干部卖菜,一段时间抽干部突击卖菜是可以的,长时间这么搞,会影响政府职能的全面行使。

  政府对农民的服务应提出更高要求,如引导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建设农民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可以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还应该鼓励农民实行专业合作,让农民在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领下,实行产、加、销各个环节的联合。这些都比仅仅卖菜更重要,也更艰难,当然,对于帮助农民致富也更有成效。

  摘编自《大河报》12月9日 文/殷国安

  追问

  政府退出后怎么办

  据说,政府最终是要退出市场的。那么,政府应当何时以何种方式退出呢?更重要的是,政府退出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妨先来做一组对比。200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由于农民不熟悉市场行情,种出的菜适销不对路,大量的菜烂在田间地头。县委、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鼓励干部卖菜。2005年寿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卖掉近6亿公斤,今年更是有望达到6.5亿公斤。

  看得出来,正是政府的直接参与,蔬菜的产量才会逐年激增,但由此带来的卖菜难问题也日益严峻。于是,该县将卖菜纳入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最终退出市场可以说是遥遥无期———政府参与促进市场做大,由此带来的卖菜难题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解决。

  “卖菜难”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更多还是由于生产结构不合理。当“卖菜干部”纷纷在“产多少卖多少”的政策指引下奔波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报道说他们为提高农民意识、转变蔬菜种植结构做出什么样的具体工作。由于有了政府这样强大的后盾,农民的依赖性无疑会越来越强,而其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会变得更差,政府如何能“最终退出市场”?

  在一系列“喜人”的数据背后,真正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行政力量的参与。如果抽出那只“有形之手”,这样的火爆场景究竟能够维持多久?

  摘编自《解放日报》12月9日 文/赵志疆

  辨 析

  干部不能凭卖菜升官

  当前,“卖菜难”确实是横亘在菜农面前的一只“拦路虎”。寿阳县鼓励机关干部“营销”蔬菜,倒不失为务实之举。

  但笔者认为,在保证了政府部门正常运行和行政效率不打折扣的前提下,机关干部卖菜可以,但不能凭卖菜“获利升官”。

  一方面,机关干部们在领取着国家工资的同时,如果可以凭卖菜获利,他们会不会利用职权之便、信息之便,尽量压低菜农手中蔬菜的价格,自己充当起“二道贩子”牟取更大的额外收益呢?

  政府不能把群众向市场一推了之,为农民找菜商、找市场、找信息之类的公共服务,本是其应尽义务,何况是在法定工作时间帮助菜农卖菜,工资照发,那便是你的工作了。

  另一方面,“卖菜难”往往也有政府决策失误的影子,政府该为此以补贴菜农等方式承担责任,而不是再凭卖菜获利,更不能升官。据报道,寿阳县委、县政府把以茴子白为主的旱地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全县推广。200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种出的菜却卖不出去,大量烂在田间地头。现在,面对“卖菜难”,根本没人出来追究当初是否决策失误,更不要说有人因决策失误而被问责了,相反,干部们倒是纷纷靠卖菜而“获利升官”,这合理吗?

  其实,解决“卖菜难”这类问题的根本出路,仅靠帮是不够的,还在于要尊重农民的种植意愿,让农民兄弟真正成为农作物的主人,否则就会违背市场规律,好心办错事,最终扰乱了市场。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12月9日 文/何勇海

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